出处
《学术界》
CSSCI
1999年第1期15-18,共4页
Academics
同被引文献22
-
1尚钊.砖头?粮食?——国学命运刍议[J].美与时代(美学)(下),2003(12):11-14. 被引量:2
-
2桐川.“国学与中国当代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文化研究,1998(2):146-147. 被引量:2
-
3陆振岳.国学刍议[J].文史哲,1995(5):77-81. 被引量:3
-
4张岱年.如何研究国学[J].文史哲,1994(3):32-33. 被引量:3
-
5葛志毅.周代贵族妇女教育的社会文化意义[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2(5):94-97. 被引量:3
-
6罗检秋.也说“国学”[J].文史知识,2000(1):103-108. 被引量:5
-
7熊贤君.民国时期的国学教育及价值解读[J].民国档案,2006(1):99-104. 被引量:13
-
8毕天璋.国学教育热——对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新的认同[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4):46-50. 被引量:38
-
9李迎春.论国学教育的文化向度[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1):58-61. 被引量:17
-
10叶舟.“国学”的命运[J].理论参考,2007(7):1-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0
-
1刘莉娟,赵金元.当前国学热的原因及意义探析[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7(3):17-20. 被引量:3
-
2丁亚琼.现代传媒对“国学热”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6):43-44.
-
3白炜.国学热:民族文化自觉与民族文化自信[J].榆林学院学报,2010,20(3):1-3. 被引量:2
-
4卓敏.对当前国学热的几点再思考[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57-60. 被引量:2
-
5金华.略论西南抗战时期国学运动研究的理论问题[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26(1):19-21.
-
6王红艳.国学与国学教育的内涵演变探析[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5):13-15. 被引量:3
-
7代熙熙.“国学热”的文化思考[J].文化学刊,2017(9):68-69. 被引量:1
-
8王慧敏.从国学命名浅析汉语言特点及国学兴起背景[J].中国培训,2017(6):272-272.
-
9刘婧.安徽省民间国学传播机构发展状况简析[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7,0(3):21-23.
-
10张培.文化断裂与传承:“国学热”与五四新文化运动[J].青年文学家,2016,0(6Z):185-185.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刘梅梅.浅谈“国学热”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基于马克思哲学方法论的观点[J].汉字文化,2020(2):153-155. 被引量:1
-
2黄杨.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文化建设[J].探索,2011(1):111-116. 被引量:3
-
3解银.国学内外热探析和实践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3):230-231.
-
4宋晓楠,陈效科,孙健.传统体育的“文化软实力”及提升策略——以齐鲁传统体育文化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9):45-49. 被引量:14
-
5杜洁琼.幼儿国学教育内容选择及方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1):36-37. 被引量:6
-
6安秀荣,王庆生.试论国学教育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5,1(15):9-10. 被引量:3
-
7张国.方立天先生对中国国学概念的新界定[J].南方论刊,2018(1):18-20.
-
8张宇驰,王欣,邓海燕.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国学应用与推广[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0(9):159-161.
-
9贾婷.基于大众文化视域下的“国学热”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8,0(1):26-26. 被引量:1
-
10唐坚.中国国学教育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9(5):84-92.
-
1吴艳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探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4):214-215.
-
2单文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均等”现象剖析[J].剧作家,2015,0(1):176-176. 被引量:2
-
3张灿辉,周明亮.湖南文化现象剖析[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2(1):275-287.
-
4赵娟,李媛莉.牌匾广告错别字现象剖析[J].青年记者,2008(24):41-42. 被引量:1
-
5罗成琰.百年文学与传统文化价值观[J].理论与创作,2005(6):4-7. 被引量:2
-
6黄中业.《中国早期和合文化》读后[J].史学集刊,1999(3):76-77.
-
7雷铁涛,宋建设.近代中国传统文化丢失的历史轨迹[J].中国商界,2010,0(9X):273-274. 被引量:1
-
8倪鹤琴.华侨城文化产业现象剖析[J].特区经济,2003(2):35-39. 被引量:3
-
9蓝鸿恩.层叠现象剖析──壮族古代文化反思之二[J].民族艺术,1994(3). 被引量:5
-
10杨桂青.略论主流文化的实践性与利益旨归[J].哲学研究,2006(3):101-108.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