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学术界》
CSSCI
1999年第1期30-35,共6页
Academics
参考文献6
-
1孙中山.孙中山选集[M]人民出版社,1981.
-
2毛注青.黄兴年谱[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
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等 合.孙中山年谱[M]中华书局,1980.
-
4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M]中华书局,1979.
-
5孙中山.孙中山选集[M]人民出版社,1966.
-
6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M]中华书局,1965.
同被引文献272
-
1常安.清末民初宪政世界中的“五族共和”[J].北大法律评论,2010,11(2):343-371. 被引量:11
-
2王永平.试释唐代诸帝多饵丹药之谜[J].历史研究,1999(4):179-182. 被引量:14
-
3李学勤.甲骨学的七个课题[J].历史研究,1999(5):57-62. 被引量:8
-
4丁贤俊,陈铮.唐绍仪与辛亥南北议和[J].历史研究,1990(3):131-141. 被引量:5
-
5章开沅.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J].历史研究,1989(4):66-76. 被引量:4
-
6龚书铎.辛亥革命与文化[J].历史研究,1989(5):100-112. 被引量:3
-
7林增平.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J].历史研究,1987(1):14-27. 被引量:13
-
8胡绳武.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历史环境[J].历史研究,1987(1):43-56. 被引量:10
-
9林增平.革命派、改良派的离合与清末民初政局[J].历史研究,1986(3):76-89. 被引量:8
-
10杨立强,沈渭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研究”讨论会综述[J].历史研究,1983(6):148-156.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6
-
1章慕荣.近20年来辛亥革命研究述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17(5):108-109. 被引量:5
-
2张艳华,章慕荣.近二十年来辛亥革命研究综述[J].史学月刊,2001(4):139-144.
-
3朱更勇.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孙中山让位原因国内研究述评[J].柳州师专学报,2011,26(5):68-70.
-
4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历史学·文艺学·美学)[J].学术月刊,2000,32(2):90-108.
-
5李志钢.从袁世凯的两次身份转变看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2):7-11.
-
6陈鹏,韩祥,张公政.百年“清帝逊位”问题研究综述[J].清史研究,2012(4):104-125.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张正凯,何彩艳.理解·实践·反思:例谈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2):93-95.
-
2郑炳凯.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的新模式[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2):144-150. 被引量:4
-
3郑炳凯.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参与变化的实证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3):103-107.
-
4郑炳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6):54-56. 被引量:1
-
5郑炳凯.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J].天中学刊,2011,26(1):95-97. 被引量:1
-
6姚海权.浅谈历史逻辑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3(3):26-28. 被引量:2
-
7屠凯.柴进的铁券:条约立宪主义学说及其挫折[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5,18(5):78-92. 被引量:2
-
8张丹丹.《清帝逊位诏书》的“中国观”探析[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9(5):51-59.
-
9张丹丹.《清帝逊位诏书》的思想渊源及其历史价值[J].河北学刊,2019,39(6):221-226.
-
10马大勇.论民国初期的新旧年诗词[J].文学遗产,2024(4):95-107.
-
1王荣丽.试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纲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4,6(4):41-43.
-
2卢世菊.孙中山与档案工作[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8(5):92-94.
-
3孙中山三莅北京[J].北京观察,2006(11):20-23.
-
4无,无.孙中山的公仆意识[J].中国政协,2006(11):14-15.
-
5曹德贵.评孙中山关于民生主义和共产主义关系的论述[J].史学月刊,1994(6):67-72. 被引量:1
-
6郑行.孙中山政治发展思想初探[J].齐鲁学刊,1996(5):113-116. 被引量:1
-
7杨树森.北洋军阀政府的秘书工作[J].秘书之友,2007(5):46-48. 被引量:1
-
8薛恒.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选举会代表人数人员考[J].江苏社会科学,2007(4):216-221. 被引量:2
-
9呼红庄.中国近代首都之争[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5):23-23.
-
10赵德馨,邹进文.消除贫富分化的可贵历史遗产──孙中山“节富助贫”思想评述[J].湖北社会科学,1997(1):37-39.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