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法兰克福学派与美国传播学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世纪3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陆续流亡美国,并从40、50年代开始.将美国大众社会作为自 己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从而与美国的传播学(尤其是大众传播研究)发生了直接关联。本文旨在探讨 这个学派的研究特点和方向,分析它与一直占据主流地位的美国经验学派的分歧,考察就整体而言它对 美国的传播学乃至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工业社会的冲击和影响。
作者
殷晓蓉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新闻系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22,共6页
Academic Monthly
关键词
法兰克福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
美国大众文化
阿多诺
传播学研究
文化工业
研究方法
传播领域
大众社会
发达工业社会
分类号
B71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7
1
张国清.
丹尼尔·贝尔和西方意识形态的终结[J]
.江海学刊,2001(2):41-45.
被引量:4
2
刘红雨.
丹尼尔·贝尔的社群主义理论探析[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5):27-30.
被引量:3
3
范岱年.
唯科学主义在中国 历史的回顾与批判[J]
.科学文化评论,2005,2(6):27-40.
被引量:13
4
郝强.
后工业社会概念性图式[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93-94.
被引量:1
5
河西.
人与社会再度相遇——丹尼尔·贝尔的社群主义立场[J]
.社会观察,2004(8):32-33.
被引量:1
6
宋艳琴.
社会学视野下对传统、现代和后现代文化的比较研究——丹尼尔·贝尔文化思想探析[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138-141.
被引量:2
7
钱跃飞,臧振远.
后工业社会中到底由谁掌权?——浅析丹尼尔·贝尔的“专家治国论”[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53-54.
被引量:2
8
周宪.
文化工业/公共领域/收视率——从阿多诺到布尔迪厄的媒体批判理论[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5(4):67-72.
被引量:23
9
耿蕊.
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的宗教思想[J]
.广西社会科学,2005(3):168-170.
被引量:5
10
王晓升.
阿多诺对于实证主义社会理论的三个基本命题的批判[J]
.江海学刊,2005(3):43-49.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6
1
孙璐.
浅议当前中国体育报道中的娱乐属性和文化属性[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105-106.
2
滕育栋.
坐失启蒙前提的文化工业批判:误引、误解与误读——大陆新闻传播学者运用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一个理论盲区[J]
.新闻传播,2012(4):54-56.
被引量:1
3
林文,魏雅姝.
传播学视野下的法兰克福学派与大众文化[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7):116-117.
被引量:1
4
吕坤良.
大众传媒·大众文化·文化危机——丹尼尔·贝尔批判性传播观述评[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7(2):18-25.
被引量:5
5
吴志远.
试论科学主义对传播学方法论的影响[J]
.国际新闻界,2015,37(2):41-54.
被引量:1
6
刘建兴.
文化后工业——小议后工业社会中的中国文化发展[J]
.黑龙江史志,2008(7X):50-5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王爱玲.
媒介的自主性异质与人的施动效能[J]
.当代传播,2005(4):35-37.
被引量:1
2
许婵,文天祚,黄柏玮,向岚麟.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现代城市研究,2016,31(4):2-9.
被引量:3
3
侯凯峰.
论法兰克福学派对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影响及启示[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8):82-82.
4
李敬.
技术与文化传播:对新媒介文化的批判性研究[J]
.社会科学,2017(6):179-191.
被引量:4
5
李彦.
论媒介仪式观视域中受众的崛起与聚合[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21):59-60.
6
李小妲.
试论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与发展中的重要功能[J]
.中国报业,2012,0(03X):63-64.
被引量:1
7
吴志远.
反思传播研究中的视觉中心主义:身体现象学及其可能[J]
.南京社会科学,2022(4):105-114.
被引量:13
8
王真真.
西方大众文化视域下知识分子权威角色重构[J]
.山东社会科学,2019(3):182-187.
被引量:1
1
单波.
如何表现中国传播研究的智慧?[J]
.新闻大学,2008(2):49-51.
被引量:15
2
冯月季.
实用主义哲学的传播观念:从皮尔斯到罗蒂[J]
.关东学刊,2016(4):58-65.
3
李珂.
简洁易于传播[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6(12):49-50.
4
余小华.
思与史的重构——评《法兰克福学派史(1923—1950)》[J]
.开放时代,1998(4):113-116.
5
郗彩红.
西方“大众社会”概念的原初语境与现代性批判[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22(4):17-20.
被引量:1
6
毕可弟.
"微"中有"大道"[J]
.基层政治工作研究,2014(5):34-35.
7
沈永江.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1(3):42-44.
被引量:11
8
冯波.
论人类学对传播学研究的意义——对人类学与传播学之间关系的探讨[J]
.理论学习与探索,2005(5):79-80.
9
万明.
论逻辑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30(11):47-50.
10
焦会丽.
科学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四大学派探[J]
.长治学院学报,2009,26(1):1-3.
学术月刊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