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理学与“同治中兴”──倭仁与曾国藩比较观察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倭仁与曾国藩同历嘉道咸同四朝,完全是同时代的人。道光年间,他们同从唐鉴问学,相交为师友,是倡导理学的中坚;同治时期,又同居高位,一立于朝,一主于外,成为“中兴”贤辅名臣。然而,他们又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代表人物,一为顽固保守的象征,一为洋务运动的首领。因此,从倭仁与曾国藩比较的角度观察理学与“同治中兴”,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
作者
李细珠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2-107,共6页
Academic Monthly
关键词
曾国藩
同治中兴
倭仁
理学经世派
程朱理学
自强新政
比较观察
早期近代化
西方文化
洋务运动
分类号
B24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39
1
王庆成.
太平天国和四书五经[J]
.历史研究,1995(3):79-93.
被引量:3
2
张勇.
戊戌时期章太炎与康有为经学思想的歧异[J]
.历史研究,1994(3):24-35.
被引量:11
3
任军.
康有为大同思想的东方文化色彩[J]
.历史研究,1993(6):72-82.
被引量:2
4
习五一.
宋教仁与阳明心学[J]
.历史研究,1990(1):150-159.
被引量:1
5
汤志钧.
近代经学的发展和消亡[J]
.历史研究,1985(3):46-58.
被引量:3
6
韩立君.
试论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1):79-84.
被引量:1
7
李素平.
魏源以“变易”为主轴的今文经学思想[J]
.北京社会科学,1999(4):73-79.
被引量:1
8
温克勤.
浅谈梁启超的儒学研究[J]
.道德与文明,1999(1):27-30.
被引量:4
9
龚书铎,黄兴涛.
“儒臣”的应变与儒学的困境──张之洞与晚清儒学[J]
.清史研究,1999(3):74-84.
被引量:19
10
李细珠.
略论道咸同时期的理学复兴及其原因[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99-10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李细珠.
试论嘉道以来经世思潮勃兴的传统思想资源[J]
.广东社会科学,2005(3):110-117.
被引量:4
2
张昭军,闫长丽.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地区近代儒学研究述评[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71-78.
被引量:1
3
戴红宇.
文化教育的辩证——晚清理学复兴对福建学校教育影响的再思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3):82-90.
4
冯贤亮.
太平天国战争后江南士绅的官缺候选、家族重建与文化追求——以同治九年顾文彬的家书为中心[J]
.清史研究,2023(1):124-137.
二级引证文献
5
1
虞和平.
2005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J]
.近代史研究,2006(5):71-91.
被引量:1
2
郑大华.
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社会的近代转型[J]
.史学月刊,2008(1):78-85.
被引量:5
3
王坚.
20世纪清学史研究范式之历史审查——兼论清学本质与新视野下清学史的书写问题[J]
.山东社会科学,2013(7):64-71.
被引量:2
4
王旭.
旅陕印象:1920年代西安的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J]
.城市史研究,2017(2):194-220.
被引量:1
5
邱巍.
近年来孔教问题研究述评[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0-54.
被引量:6
1
马秀平.
倭仁理学思想论略[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5.
被引量:3
2
武道房.
从师友关系看曾国藩理学信仰的形成[J]
.船山学刊,2006(1):22-25.
3
韩福东,刘福州.
魏源与佛教[J]
.浙江佛教,2000(4):155-157.
4
李林博.
康有为与严复进化论思想比较[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9):5-6.
5
宋才琼.
倭仁研究综述[J]
.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2009(8):104-105.
6
李文义.
近代理学经世思想刍议[J]
.齐鲁学刊,1995(3):93-98.
被引量:1
7
崔大华.
中国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特质形成的比较分析[J]
.孔子研究,1988(3):3-8.
被引量:2
8
史革新.
理学与晚清社会[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47-53.
被引量:5
9
曾庆安.
关于荻生徂徕政治思想的源流分析——以对《政谈》中“道入弃母”的分析为例[J]
.群文天地,2009(9):93-94.
10
金满楼.
倭仁谏阻同文馆[J]
.中国报道,2010(11):110-110.
被引量:1
学术月刊
199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