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40-44,共5页
Journal of Beijing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同被引文献7
-
1韩小明,梁青,董裕平.面向21世纪的首都经济(上)[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1):51-56. 被引量:1
-
2.天津港成为亿t大港[N].天津日报,2002-03-25.
-
3Friedmann J. 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 J ]. Development and Change, 1986.17,69-84.
-
4梅绍华.把区域总部搬到中国:一种新的经济现象[N].经济日报,1999-02-09.
-
5夏沁芳.北京城市现代化与国际水平的差距[N].国研网,2001-06-27.
-
6杨开忠.北京经济基础的基本特点与变化趋势[J].地理学报,1997,52(6):481-490. 被引量:31
-
7陈彦光,刘继生.城市规模分布的三参数Zipf模型──Davis二倍数规律的理论推广及其分形性质的实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4(1):98-102. 被引量:23
二级引证文献8
-
1江曼琦,唐茂华.北京-天津与首尔-仁川产业结构与效率比较及其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5,12(6):24-29. 被引量:8
-
2陈绍愿,林建平,杨丽娟,张虹鸥.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竞争策略研究[J].人文地理,2006,21(2):72-76. 被引量:25
-
3江曼琦,唐茂华.京津合作发展的战略构想与政策建议[J].城市,2006(6):21-24. 被引量:2
-
4江曼琦,唐茂华.韩国首都圈建设中的政府作用及其对京津合作发展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07,16(5):84-88. 被引量:10
-
5邹统钎,郑春晖.京津冀地区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18(1):38-41. 被引量:15
-
6高喆.城市冲突问题研究——以京津地区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3(9):81-84.
-
7杨洋.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分工及其经济联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4):42-45. 被引量:4
-
8江曼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京津雄功能重构与产业协同发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0(2):22-35. 被引量:2
-
1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陈孟萍,景体华,魏书华,邓丽姝.北京经济发展及其在京津冀区域的地位、作用[J].城市,2007(6):3-8. 被引量:1
-
2拥有知识就拥有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1998,0(4):59-60.
-
3何志敏.知识经济:发展中国家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14(3):13-15.
-
4朱家良.浙江省应对知识经济的现实条件和战略选择[J].决策咨询,1999(2):71-74.
-
5刘旭明.中国知识经济产业充满商机[J].特区展望,2001(3):16-16.
-
6贾亚生,苏杭.转变观念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1999(4):22-25.
-
7唐艳芬,王建,赵志军.首都节能四举措[J].投资北京,2005(4):22-22.
-
8刘邦凡.论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J].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3):107-111. 被引量:1
-
9郑文力,林伟民.推动福建省知识产业的形成与发展[J].开放潮,1998(11):21-22.
-
10余国扬.知识经济与广州城市性质功能定位[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0(3):1-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