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基本范畴 被引量: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人生在世,绝不可能与世隔绝,而必然地要同周围的人接触往来,建立起一定的社会联系。汉代刘歆在一篇题名《新议》的文章中把人生的这一原理阐述得十分明白。他说:人跟人的交往交接,是“人道之本始,纪纲之大要”。“才非交不用,名非交不发,义非交不利”,所以,“交之于人也,犹唇齿之相济”。马克思更以睿智的眼光指出,人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而且是其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 人既然无可避免地必须“交之于人”,自然应该讲求处世的技巧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点在东西方社会大约并无认识上的差异。但是,中国传统价值系统的“群体取向”、“他人取向”或“社会取向”,决定了中国人对于处世之道的关注要远远超乎西方人之上。《红楼梦》中宁府客房悬挂的对联:“
作者 郭莹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6-206,共11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309

同被引文献12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