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10,共7页
CPC History Studies
同被引文献33
-
1赵学功.核武器与美国对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的政策[J].美国研究,2004,18(2):100-115. 被引量:10
-
2李向前.六十年代美国试图对中国核计划实施打击揭密[J].百年潮,2001(8):23-33. 被引量:10
-
3岳振华.击落美制U-2飞机作战追记[J].百年潮,2002(6):17-22. 被引量:2
-
4舒云.中国导弹核武器发展历程揭秘[J].党史博览,2005(4):4-11. 被引量:1
-
5李伶,周飞.横空出世的中国导弹部队[J].党史博览,2002(9):10-14. 被引量:2
-
6张振江,王琛.美国和中国核爆炸[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6(3):28-34. 被引量:4
-
7潘焕昭.周恩来的科学技术现代化思想[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5(1):126-131. 被引量:1
-
8陈富寿.试论周恩来的科技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4(4):56-60. 被引量:1
-
9杨明伟.创建、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决策[J].党的文献,1994(3):28-34. 被引量:2
-
10沈志华.赫鲁晓夫与苏联归还旅顺海军基地[J].党史研究资料,2002(9):12-2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2
-
1刘德铭.“两弹一星”精神的生成逻辑与育人价值[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2):15-20. 被引量:1
-
2沈志华.中苏同盟破裂的直接表现与内在逻辑——对中央情报局“国家情报评估(NIE)”的评估[J].国际观察,2005(5):7-16. 被引量:5
-
3詹欣.中国导弹计划与美国情报部门的评估(1956-1976)[J].中共党史研究,2008(1):66-74.
-
4徐思彦.走向破裂的结盟:中苏同盟研究的新进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5):142-150. 被引量:2
-
5沈志华.美国中央情报局眼中的中国——冷战时期美对华情报评估综合性文件概述[J].史学月刊,2009(1):79-98. 被引量:3
-
6孙丽,孙大为.苏联对中国核技术援助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25(5):54-59. 被引量:2
-
7崔丽霞,柳德军.近年来中苏同盟裂变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31(3):50-55.
-
8聂文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历程与重大意义研究综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1):38-44.
-
9梁志.近十余年中国冷战史研究新气象[J].世界历史,2012(4):111-119. 被引量:4
-
10聂文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研究述评[J].军事历史研究,2013,27(2):169-175.
-
1人物[J].军工文化,2014(7):10-10.
-
2历史题酷[J].国家人文历史,2011(7):93-93.
-
3徐超,王莉萍,孙滔,朱钰,蔡婷怡,王子雯.日本浩劫沉思[J].学习之友,2011(6):53-56.
-
4刘振华.苏联援助之下中国核工业的横空出世[J].中国档案,2009(11):80-82.
-
5声音[J].人与自然,2004(12):19-19.
-
6本月之最[J].国际展望,2006(8):7-7.
-
7国家各部委修志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J].中国地方志,1996(1):19-19.
-
8日本首次表态福岛第一核电站将被废弃[J].科技与生活,2011(6):14-14.
-
9杨阿卓,杨志平.从第一座生产堆到第一座核电站——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予访谈录[J].中国核工业,2005(1):30-31. 被引量:1
-
10自己弃核却帮别人建,越南民众抗议日本“不道德”[J].中国机电工业,2012(6):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