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1998年第3期6-14,共9页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30
-
1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4-19. 被引量:168
-
2王本陆.面向21世纪的学生观[J].课程.教材.教法,1998,18(10):9-13. 被引量:36
-
3申平华.不良家风:社会精神文明的毒瘤[J].道德与文明,1992(3):7-9. 被引量:3
-
4金顶兵.美国七所世界一流大学本科生专业选择的比较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3):129-139. 被引量:41
-
5付淑荣,王运.家训与我国古代家庭教育[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9(4):116-118. 被引量:2
-
6朱高峰.创新人才与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5(6):3-7. 被引量:63
-
7文辅相.面向21世纪大学教育思想的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7,17(3):14-22. 被引量:89
-
8杨叔子.下学上达 文质相宜——论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素质[J].高等教育研究,1998,19(2):5-9. 被引量:47
-
9韩如成.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6):77-79. 被引量:53
-
10李培根.工程师教育培养该何以卓越[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3-14. 被引量:67
引证文献3
-
1覃晓燕,赵俊萍.高校教师学生观之现状的调查分析[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0,18(3):28-35. 被引量:1
-
2孟佳,吴静怡,付宇卓,田夏,朱佳斌.工科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学习成效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5):148-154. 被引量:2
-
3毕国珍.新时代呼唤新家风——浅论传统家风及其当代价值[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5):124-12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4
-
1程希冉.大类培养模式下不同专业教育产出的比较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23):6-8. 被引量:1
-
2李志红,罗照华,赵志丹,苏尚国,储宝增.关于课堂教学与学生状况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3,12(3):18-22. 被引量:1
-
3王彤,唐卫民,宋田苗.大类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如何?[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9(1):30-38. 被引量:4
-
4钟欣凌,杨祥禄,徐刚.中国传统家风文化视阈下现代家风文化建设的路径[J].文化学刊,2022(8):120-124.
-
1杨叔子.下学上达 文质相宜——论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素质[J].高等教育研究,1998,19(2):5-9. 被引量:47
-
2金铭.法而无法 下学上达——谈写作之自由与限度[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4(4):43-44.
-
3陈怡.“学达性天”解读[J].大学教育科学,2008(3):78-80. 被引量:3
-
4肖芍芳.教学改革:在继承传统中创新[J].商情,2010(4):46-47.
-
5程夕琦.下学上达 布衣至圣——追溯孔子一生的轨迹[J].中文自修,2017,0(1):41-43.
-
6王国雄.《大学》对当下高校德育教育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5(14):118-119.
-
7王海升.论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大学人文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5(27):13-15. 被引量:3
-
8陈胜,李硕.儒家思想的宗教性省察[J].孝感学院学报,2009,29(5):18-21.
-
9董思聪.且看“最新教材”之一斑[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12):1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