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年来“类哲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年来“类哲学”研究述评王致钦(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100037)一、类哲学的基本内容“类”或作为类的概念由来已久。古希腊,尤其在柏拉图哲学中,就有“种类”、“类的人”,以及“人类”等提法,但它们的本质都是不同意义的思维中的“理念”。到了近代,文艺复兴...
作者
王致钦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23,共4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关键词
类哲学
研究述评
“类”
唯物史观
马克思哲学
哲学思维方式
理论思维方式
类本性
全球性问题
马克思人学
分类号
B0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7
1
王锐生.
唯物史观与类概念[J]
.东北史地,1997,0(4):17-25.
被引量:2
2
张军.
近年来我国人学研究述要[J]
.哲学动态,1997(5):10-13.
被引量:2
3
朱红文.
评《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J]
.学术月刊,1997,29(4):110-111.
被引量:1
4
刘啸霆,高桂梅.
用类的观点看世界[J]
.哲学动态,1997(3):22-23.
被引量:3
5
郭晓君.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初探[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2).
6
陆杰荣.
类哲学:哲学维度的思考方式[J]
.学术月刊,1997,29(3):24-26.
被引量:4
7
韩民青.
人的类本质与社会关系本质[J]
.文史哲,1997(1):49-55.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24
1
石兰蕊,柳高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旧唯物主义批判及心理学的意念[J]
.作家,2010(10):179-180.
2
王晓广.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学术交流,2005(8):14-17.
被引量:5
3
刘啸霆.
整体思维与人类未来——文明的逻辑基础及当代使命[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7-76.
被引量:3
4
赵秉峰.
双重境遇下中国文化的现代化[J]
.学术交流,2009(7):13-16.
被引量:1
5
王可为,李洪梅.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高校德育实践性探析[J]
.经济师,2010(3):126-128.
6
张洪江.
以人为本的“类哲学”基础探微[J]
.理论月刊,2010(9):35-38.
7
沙彦奋.
新疆伊犁回族社会关系重构研究[J]
.青海民族研究,2012,23(2):60-62.
被引量:2
8
吴全华.
论教育的人的理念及其建构[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4):3-9.
被引量:2
9
张淑华.
可持续发展观的“类”向度[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5):1-4.
被引量:7
10
周文升,万光侠.
我国当代人学研究综述[J]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6(2):16-20.
同被引文献
16
1
高清海,余潇枫.
“类哲学”与人的现代化[J]
.中国社会科学,1999(1):70-79.
被引量:66
2
陆杰荣.
类哲学:哲学维度的思考方式[J]
.学术月刊,1997,29(3):24-26.
被引量:4
3
乐曦.
“类哲学”质疑[J]
.晋阳学刊,1997(5):44-48.
被引量:2
4
周爱光,宋亨国.
对体育文化内涵的思考[J]
.体育与科学,2004,25(4):10-12.
被引量:72
5
周启朋.
人文精神与中国和平外交取向[J]
.国际论坛,2006,8(4):24-29.
被引量:2
6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07-6-26.
7
高清海.高清海哲学文存·续编(卷三)[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
8
高清海.“人”的双重生命现-种生命与类生命.江海学刊,2001,(1).
9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http://cpc.peoplc.com.cn/GB/104019/104099/6429414.html.
10
维柯.新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引证文献
3
1
张洪江.
以人为本的“类哲学”基础探微[J]
.理论月刊,2010(9):35-38.
2
高超.
透过“文化选择”看“类哲学”——对高清海先生“类哲学”的一种理解[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21-22.
被引量:1
3
宋亨国.
中国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2):17-21.
被引量:20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李庆军.
浅谈体育的人文精神与意义[J]
.芒种,2012(23):253-254.
被引量:2
2
张浩.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发展的软实力诉求[J]
.陇东学院学报,2012,23(1):98-101.
被引量:2
3
姜勇,何敏学.
体育价值观变迁下的当代中国体育发展之路[J]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2):6-9.
被引量:1
4
高杰.
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育人文精神研究[J]
.现代商业,2012(6):278-278.
被引量:4
5
邓昌德.
论高中体育教学中人文思想的渗析[J]
.新课程学习(中),2012(6):57-58.
被引量:1
6
孙峰.
体育人文精神在社会体育中的塑造与培养[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10):52-52.
被引量:3
7
周波文.
高职院校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构建路径[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86-89.
被引量:2
8
李有德.
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5):99-100.
被引量:2
9
李青.
基于新闻传媒视角的体育人文精神研究[J]
.新闻战线,2015(5):119-120.
被引量:2
10
王擎宇.
论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与价值提升[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2):84-86.
被引量:9
1
刘放桐.
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进步及其局限[J]
.南方论丛,2013,0(6):14-20.
被引量:1
2
萧君和.
试论理论思维方式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J]
.学术研究,1999(10):63-66.
3
高申春.
进化论与心理学理论思维方式的变革[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3-87.
被引量:5
4
汪建.
试析中国古代传统思维方式[J]
.哲学研究,1987(2):46-55.
被引量:15
5
张曙光.
论马克思实践论的二重形式[J]
.哲学动态,1989(10):18-21.
被引量:1
6
王倩倩.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市民社会[J]
.中国集体经济,2014(30):68-69.
7
孙正聿.
本体论批判的辩证法——探索辩证法理论的一种思路[J]
.哲学研究,1990(1):25-34.
被引量:5
8
余雪.
庄子“物化”论与里普斯“移情”说之比较[J]
.品牌,2014(4):76-76.
9
刘祖云.
论怀疑论哲学和怀疑[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38-45.
10
鲁明川.
生态文明的哲学本质[J]
.北方论丛,2015(5):137-140.
哲学动态
199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