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诗歌摘句批评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对中国古代诗歌批评中的摘句批评进行较为深入全面的研究。第一部分就摘句批评的历史演变做历时的考察,第二部分就摘句批评所属的范畴等问题做共时的讨论。第三和第四部分对摘句批评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就摘句批评的利弊得失作出讨论。
作者
曹文彪
机构地区
浙江省委党校文化教研室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3-93,共11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摘句现象
批评形式
句法
批评家们
思维方式
《文心雕龙》
批评方法
诗歌创作
俄国形式主义
《沧浪诗话》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5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25
1
曹旭.
摘句批评·本事批评·形象批评及其他——《诗品》批评方法论之二[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4):94-98.
被引量:6
2
刘明澜.
魏氏三祖的音乐观与魏晋清商乐的艺术形式[J]
.中国音乐学,1999(4):68-81.
被引量:21
3
毛泽东.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J]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78,23(1):1-2.
被引量:28
4
贾晋华.
隋唐五代类书与诗歌[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1(3):127-132.
被引量:9
5
王运熙.
钟嵘诗论与刘勰诗论的比较[J]
.文学评论,1988(4):115-120.
被引量:5
6
王锺陵.
玄言诗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1988(5):197-213.
被引量:11
7
兴膳宏,彭恩华.
《文心雕龙》与《诗品》在文学观上的对立[J]
.文艺理论研究,1982(2):76-83.
被引量:4
8
李文初.
从人的觉醒到“文学的自觉”─—论“文学的自觉”始于魏晋[J]
.文艺理论研究,1997(2):45-52.
被引量:21
9
张伯伟.
摘句论[J]
.文学评论,1990(3):128-134.
被引量:15
10
沈文凡.
大历诗坛中的一个特殊存在──论韦应物诗歌的思想特征[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34(3):54-5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2
1
赵子抄.
略论《诗人主客图》“摘句论诗”形式的渊源及流变[J]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5):47-50.
2
付骁.
断章就理:中国文艺学研究中的燕卜荪模式[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1):104-107.
3
谭帆.
小说评点的解读──《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导言》[J]
.文艺理论研究,2000(1):76-84.
被引量:6
4
曹春茹.
论朝鲜汉诗对韦应物及其诗歌的接受[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74-81.
5
邹然.
六朝《诗》说揽胜[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3(1):41-47.
被引量:1
6
吴大顺,王志颖.
先唐诗歌的类书传播及其文学史意义[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5):1-7.
被引量:1
7
孙宝.
经筵与绘画:晋宋“摘句”“图写”的生成及演进[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7(5):184-194.
被引量:2
8
葛志伟.
郭璞《游仙诗》主旨新论--从《诗品》“坎壈咏怀”说的批评边界谈起[J]
.文学遗产,2022(1):15-27.
9
张鹏飞.
司马光《续诗话》“续”之辨[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3):75-82.
10
张念.
从摘句到句题:魏晋南北朝“秀句”文学的成立及其意义[J]
.文学评论,2024(3):187-195.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谭帆,王瑜锦.
“小说话”辨正——兼评黄霖先生编纂的《历代小说话》[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89-97.
被引量:1
2
郑友霄.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秩序建设[J]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6):59-63.
3
高淮生.
《红楼梦》王蒙评与清代八家评之比较研究[J]
.红楼梦学刊,2008(2):92-109.
被引量:2
4
高淮生.
当代《红楼梦》评点“四家评”综论之一——以周汝昌、冯其庸、蔡义江、王蒙为例[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131-136.
被引量:2
5
金鑫,金木根,李玉亭.
试论谢氏对六朝文论的影响[J]
.创作评谭,2005(10):29-31.
6
谭帆.
小说评点研究之检讨——以近二十年来小说评点研究为中心[J]
.中国文学批评,2021(3):57-64.
被引量:4
7
许菊芳.
施蛰存古典诗词教学的综合性特征及其示范意义[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1):52-57.
8
张霁文.
颜延之《秋胡诗》入《文选》“咏史”类初探[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0(4):107-109.
9
孟昕.
曲话文体源流新探[J]
.戏剧艺术,2023(5):135-148.
被引量:1
10
刘全波,郝琳俐.
敦煌写本类书《语对》与唐诗创作[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3(6):70-76.
1
魏育邻.
“告白”作为一种话语制度——日本近代文学中的一种“权力”[J]
.外语研究,2005,22(5):74-76.
被引量:1
2
宋志坚.
杂文之美在恰当[J]
.杂文月刊,2017,0(7):52-53.
3
黄钧.
论《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J]
.文学遗产,1991(1):55-63.
被引量:4
4
王文龙.
论苏轼的以学问为词[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4):1-5.
被引量:1
5
林非.
论《故事新编》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历史题材小说[J]
.文学评论,1984(2):63-74.
被引量:5
6
陈志英.
由《一地鸡毛》看新写实主义小说[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2(6):56-58.
被引量:2
7
尚珊珊,孙丽娜(指导老师).
用“自省”擦亮心灵之窗[J]
.辅导员(中下旬)(教学版),2009(6):71-71.
8
白薏.
唐代传奇中的史笔——杂谈陈鸿的《东城老父传》与《长恨传》[J]
.社会科学(甘肃),1985(1):92-98.
被引量:1
9
汪献平.
当代喜剧电影中的“戏仿”:表征与意义[J]
.当代电影,2008(10):69-73.
被引量:17
10
舒士俊.
试论海派笔墨的历史性[J]
.中国花鸟画,2009(2):78-80.
被引量:1
文学评论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