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17,共12页
The Western Regions Studies
同被引文献161
-
1吕一飞.谈谈“吐蕃”一词[J].历史研究,1993(1):139-140. 被引量:2
-
2王尧.唐蕃会盟碑疏释[J].历史研究,1980(4):93-108. 被引量:24
-
3王力平.隋朝的边疆经略[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9(1):1-14. 被引量:4
-
4程喜霖,周尚兵.《新出吐鲁番文书及其研究》评介[J].敦煌研究,1999(3):150-152. 被引量:1
-
5杨丽.清代西域怀古诗述评[J].西域研究,1999(2):93-98. 被引量:2
-
6王治来.从《巴布尔回忆录》看《拉失德史》[J].西域研究,1999(2):108-116. 被引量:2
-
7魏良弢.新出《拉失德史》俄译本[J].西域研究,1998(3):106-110. 被引量:4
-
8赵文润.隋朝时期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4):101-106. 被引量:5
-
9张广达.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3(2):73-84. 被引量:85
-
10《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1—6期目录[J].社会科学研究,1986(1):125-12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1
-
1孙杰.吐谷浑木棺装饰图像多元文化考论[J].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22(2):336-349.
-
2李艳玲.游牧势力在塔里木盆地的角逐及其对交通的影响——以柔然、吐谷浑、高车、哒为中心[J].西域研究,2009(4):27-36. 被引量:2
-
3杨富学.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研究百年回顾[J].敦煌研究,2000(4):169-177. 被引量:4
-
4王若夏.论《拉失德史》在研究叶尔羌汗国中的价值[J].西安社会科学,2011,29(4):72-74.
-
5南晓民.汉语词“吐蕃”的起源和本真音读考[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4):119-126. 被引量:8
-
6文忠祥.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吐谷浑与唃厮啰外交政策比较的历史启示[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26(1):16-21.
-
7南晓民,刘妍君.论唐代诗文中的吐蕃异称——兼论唐朝的民族政策与“吐蕃”读音[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4):153-159. 被引量:2
-
8杨荣春.北凉疆域变迁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37(4):73-78.
-
9杨荣春.冲突与交融:五胡十六国时期北凉与周边政权关系研究[J].兰州学刊,2018,0(8):100-118. 被引量:1
-
10张艳玉.唐五代时期内徙吐谷浑人与粟特人关系考述[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38(5):79-8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7
-
1张茹茹.“吐谷浑”的名词释义及吐谷浑国历史地位的个案分析[J].延边党校学报,2012,27(4):49-52.
-
2杨晓,张景峰.信息时代下敦煌学研究的一些认识[J].甘肃社会科学,2011(6):218-222.
-
3王禹浪,寇博文.柔然研究综述[J].大连大学学报,2014,35(5):19-27. 被引量:1
-
4南晓民,刘妍君.论唐代诗文中的吐蕃异称——兼论唐朝的民族政策与“吐蕃”读音[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4):153-159. 被引量:2
-
5南小民,巴桑.论汉文“吐蕃”的注音原则——基于藏文文献里的“吐蕃”拼读[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4):15-21. 被引量:9
-
6周志静.《牙含章文集》编辑手记[J].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2018,0(1):273-276.
-
7南小民,张华娜,张照涵.论“吐蕃”的辞书注音——兼与朱宏一先生商榷[J].辞书研究,2018(5):79-88. 被引量:4
-
8杨昕沫.鲜卑部落联盟国家的兴废与影响述略[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1):18-23. 被引量:1
-
9南小民,周志琴,孔凡秋.“吐蕃”音原——兼与《“吐蕃”音辨》文商榷[J].中国语文,2020(2):241-253. 被引量:3
-
10巴桑.“吐蕃”读音的藏、汉文依据考察——兼论“吐蕃”一词的准确注音[J].辞书研究,2020,0(3):91-100. 被引量:2
-
1张文生.试述隋朝对内蒙古地区的统治与管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4):100-103.
-
2张文生.关于突厥沙钵略可汗迁居内蒙古地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1):89-92.
-
3朱振宏.阿史那摸末墓志笺证考释[J].唐史论丛,2012(2):164-217. 被引量:1
-
4陈光崇.论隋文帝改革和统一的历史功绩[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6,20(2):50-53.
-
5李宗俊.隋唐两代北部防务的变化及其背景[J].历史地理,2015(1):123-132. 被引量:1
-
6任树民.论吐谷浑在唐蕃关系中的枢纽地位[J].西北民族研究,1992(1):81-90. 被引量:4
-
7任树民.北宋时期的于阗[J].西域研究,1997(1):27-32. 被引量:8
-
8松田寿男,秦永章,李丽.青海史论——古代亚细亚国际交流之记载[J].青海民族研究,1993,4(4):68-74. 被引量:6
-
9罗新.吐谷浑与昆仑玉[J].中国史研究,2001(1):44-53. 被引量:9
-
10米海,韦坚.评述吐谷浑在历史上的贡献[J].青海社会科学,1999(3):77-8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