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家庭交往、家庭结构与儿童社会化
被引量:11
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3-34,23,共3页
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92
-
1李德升,潘叙贤.家庭教养方式与子女性格特征的相关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z1):246-249. 被引量:14
-
2童矫胜.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期[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2):70-73. 被引量:8
-
3陈金玲.家庭“软环境”与儿童健康人格发展[J].文教资料,2008(8):151-152. 被引量:1
-
4齐麟.论主干家庭[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5-7. 被引量:3
-
5张胜康.社会交往与青年社会化的作用机制[J].当代青年研究,1999(3):32-34. 被引量:3
-
6王卫.网络时代青年社会化范式的转型[J].青年研究,1999(12):10-14. 被引量:71
-
7风笑天,孙龙.虚拟社会化与青年的角色认同危机——对21世纪青年工作和青年研究的挑战[J].青年研究,1999(12):15-19. 被引量:59
-
8郝玉章,风笑天.家庭与中学独生子女社会化──对湖北省五市镇593名中学生的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1998(1):25-30. 被引量:7
-
9陈升.中华家庭教育的传统与经验[J].当代青年研究,1997(Z1):84-87. 被引量:3
-
10田杰.家庭:价值形成的“磁场”——家庭文明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J].当代青年研究,1997(3):22-2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1
-
1风笑天.青少年社会化:理论探讨与经验研究述评[J].青年研究,2005(3):1-8. 被引量:33
-
2朱彬钰,李峰.社会化机构的变化和青少年网络成瘾[J].青年探索,2006(5):43-45. 被引量:1
-
3吴丹.家庭结构与青少年社会化——兼论家庭结构分类的解释力[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8(1):12-15. 被引量:1
-
4杨飞龙,王淼,成威.个案透视中俄亲子教养方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8):83-85.
-
5王俊燕.影响学龄前儿童道德社会化的家庭因素[J].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2010(3):64-66.
-
6阿合买提江.艾尔肯,努力.赛买提.试论当代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16):62-63.
-
7王琳琳.打造特殊儿童家庭软财力[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5):81-83.
-
8王飞.广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实证研究[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5,0(3):238-240. 被引量:3
-
9朱永强,张军.网络时代青少年社会化的路径分化与整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10):72-77.
-
10李妍,李晓莹.独生子女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探析[J].才智,2009,0(11):256-25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41
-
1李月竹,王怀海,吴云云.情绪障碍儿童依恋特征及其与父母依恋的关系[J].心理月刊,2023(14):34-36.
-
2于春燕.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研究综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42-47. 被引量:4
-
3黄海.田野、叙事和结构:青年研究的人类学进路——兼论青年研究从对策性到解释性的转型[J].当代青年研究,2007(2):9-19. 被引量:10
-
4许传新,许若兰.近十年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研究述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6):44-48. 被引量:8
-
5王建宗.人的社会化动力研究的教育价值——人的发展动力研究的教育价值探讨之三[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1):54-56. 被引量:6
-
6李晓静.网络聊天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15(2):84-89. 被引量:14
-
7高世伟.小城镇独生子女中学生社会化研究——以广东省河婆镇为例[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28(2):104-108. 被引量:1
-
8刘晓红.青少年群体生活经验影响力比较研究述评[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3):69-72.
-
9彭先桃,汤舒俊.论网络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重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4):93-95. 被引量:3
-
10程恩富,王新建.先控后减的“新人口策论”--与六个不同观点商榷[J].人口研究,2010,34(6):78-91. 被引量:17
-
1王丽霞,孙宏艳.沟通,让你成为好父亲[J].家庭教育(中小学版),2010(6):4-9.
-
2刘凤珍.浅谈新形势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0(4):35-35. 被引量:1
-
3马维娜.作为一种双向理解的家庭交往[J].中国家庭教育,2002(2):13-14.
-
4何秋艳.爱——留守儿童教育之基础[J].新丝路(下旬),2015(16):111-111.
-
5孩子成长中父亲的角色定位[J].科技风,2007(1):38-39. 被引量:1
-
6张洁,庄晓薪.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教育模式及其子女性格发展的比较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2):68-72. 被引量:12
-
7赵庆春.对19名农村新入学聋儿家庭交往及家庭手势的调查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6,35(6):42-46. 被引量:3
-
8吴明,麻沛福.加强不完整家庭孩子培养 促进学校教育和谐发展[J].新西部(理论版),2010(5):167-168.
-
9赵庆春.农村新入学聋儿家庭交往的调查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06(7):45-47. 被引量:1
-
10朱福全.坏爸爸好爸爸[J].家庭教育导读,2010(1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