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何以获得先锋——先锋小说的文化解说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何以获得先锋——先锋小说的文化解说张法一90年代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先锋文学的丧失先锋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先锋文学的艺术创新和80年代的特定文化氛围来论述先锋性的获得及其时代意义,由此来引导从文化上询问先锋性何以失落和怎样才能重获。二...
作者
张法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67-72,共6页
Seeking Truth
关键词
先锋小说
先锋文学
叙述者
叙述方式
后现代
现代派小说
语言游戏
艺术形式
孙甘露
先锋性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76
1
陈思和,李平,刘志荣.
重建现代历史的叙事——谈当代文学史上的现代历史题材创作[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29(4):42-49.
被引量:1
2
张法.
狂痛呐喊:鲁迅与“五四”精神[J]
.天津社会科学,1999(6):76-82.
被引量:2
3
陈慧娟.
论后新时期小说叙述者的凸现[J]
.天津社会科学,1999(2):108-112.
被引量:2
4
张学昕.
灵魂的还乡──论苏童的小说《米》[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3):61-63.
被引量:14
5
张法.
百年绘画三现象提出的问题[J]
.天津社会科学,1999(1):85-90.
被引量:1
6
许子东.
契合大众审美趣味与宣泄需求的“灾难故事”──“文革小说”叙事研究之一[J]
.文艺理论研究,1999(4):60-67.
被引量:11
7
程文超.
共和国文学范式的嬗变——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叙事50年[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6):38-43.
被引量:19
8
张法.
八十年代中国现代艺术一瞥[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1):83-90.
被引量:2
9
张法.
伤痕文学:兴起、演进、解构及其意义[J]
.江汉论坛,1998(9):58-62.
被引量:24
10
张法.
解读郁达夫小说[J]
.江汉论坛,1999(9):65-69.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5
1
黄萍.
苏童及其作品点击[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7(4):81-82.
被引量:2
2
刘人锋.
论新历史小说的审美取向[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5):44-47.
3
张法.
美与万象——我的美学求索[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4(5):5-11.
4
金健人.
叙事研究的轨迹与重心转移[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1(5):5-13.
被引量:3
5
王芳.
寻找父亲——试论余华小说文本世界的意义建构[J]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3,21(4):7-1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9
1
裴军.
谈《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的象征意味[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76-78.
2
刘万海.
追寻事件背后的意义——教育叙事研究述评[J]
.上海教育科研,2005(3):4-9.
被引量:9
3
张景忠,赫灵华.
祖父——父亲——儿子——余华90年代长篇小说父系人物结构模式探析[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8(2):103-106.
被引量:3
4
刘宁.
中国叙事理论的发展及研究评价[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4):17-20.
被引量:4
5
刘万海.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教育叙事研究回溯[J]
.中国教育学刊,2005(3):9-12.
被引量:38
6
景莹.
无根之痛:余华小说中的继父现象[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6):64-67.
被引量:4
7
郭放彩.
隐喻意象与生存困惑之间的叠加——从小说《蝴蝶与棋》的结构探析苏童对人生的感悟[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2):99-101.
8
贾琛.
消费文化时代人的异化与回归——余华小说《祖先》分析[J]
.北方文学(中),2014,0(5):14-16.
9
郭丽.
论余华小说中“父亲”传统意义的“失落”[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0,0(3):55-56.
1
孙甘露.
孙甘露的诗[J]
.诗选刊,2005,0(10):30-36.
2
孙甘露.
镜花缘[J]
.作家,2000(1):41-43.
3
凌波澜.
河的第三条岸[J]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2011(7):35-36.
4
高勇.
村庄是什么[J]
.散文百家,2006,0(6):42-42.
5
黄通健,刘殿荣,孙瑞.
新诗之页[J]
.中华诗词,2012(8):46-46.
6
程维.
寂寞空庭[J]
.厦门文学,2006(7):68-69.
7
王锟.
我要把黄河的泥沙带回去--访余光中先生[J]
.当代小说,2001(7):3-5.
8
唐玉雪.
小人物的理想主义[J]
.中国报道,2011(6):94-94.
9
艾伟.
真理是如此直白可见[J]
.艺术广角,2013(5):88-93.
被引量:2
10
胡子林.
张爱玲·间谍·方言[J]
.书城,2009(9):112-112.
求是学刊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