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6期67-68,共2页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同被引文献11
-
1贺跃夫.晚清广州的社团及其近代变迁[J].近代史研究,1998(2):236-262. 被引量:19
-
2陈蕴茜.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J].近代史研究,1997(2):146-162. 被引量:14
-
3钱江.1570—1760年中国和吕宋贸易的发展及贸易额的估算[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3):69-78. 被引量:25
-
4[德]沃尔夫冈·查普夫.《现代化与社会转型》(第二版),陈黎、陆宏成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66页.
-
5明·李贽.《德业儒巨后论》,《藏书》(卷二十四).
-
6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事》,广西统计局,1934年版,第224-248页.
-
7广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等.《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粤海关报告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40-1044页.
-
8杨巧蓉.西方市民社会理论模式论析——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为主线[J].齐鲁学刊,2011(2):87-92. 被引量:5
-
9杨巧蓉.市民社会理论:透析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新视角[J].教学与研究,2012(3):43-49. 被引量:3
-
10孟晋.民国初年商业的发展与城市近代化[J].河南社会科学,2003,11(1):81-82. 被引量:2
-
1田兵权.中国近代城市与文化研究述评[J].华夏文化,2006(2):25-27.
-
2张继成,李文利,王静.试析唐山文化主体中的产业工人[J].唐山学院学报,2007,20(3):13-15.
-
3张海平.让文化引领城市发展[J].学理论,2016(12):172-174.
-
4程琼森.酒圈[J].酒世界,2014,0(9):58-65.
-
5马庚存.近代新兴城市青岛的形成[J].历史档案,2009,22(3):69-75. 被引量:1
-
6李聪.论汕头文化创新发展[J].潮商,2016,0(6):74-74.
-
7龙佳红,宋子凯.译者——文化交流的使者[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9):109-110. 被引量:1
-
8涂文学.对立与共生: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二元结构[J].天津社会科学,1998(1):106-111. 被引量:16
-
9涂文学.中国城市文化近代化的多重路径[J].浙江学刊,1996(4):101-106. 被引量:10
-
10刘印房.中国传统交往价值观念的文化整合[J].学术论坛,2011,34(7):161-16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