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45-49,共5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28
-
1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下)[J].教育研究,1999,20(2):23-30. 被引量:44
-
2张一兵.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1857-1858年手稿〉导言》解读[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2):81-88. 被引量:13
-
3陈振明.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成就、问题与启示[J].学术月刊,1999,31(11):41-49. 被引量:45
-
4娄永清.论相对性范畴[J].中国社会科学,1997(4):73-85. 被引量:6
-
5李培庆,池超波.借助辩证法确定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5(3):46-51. 被引量:7
-
6冯振广,荣今兴.逻辑起点问题琐谈[J].河南社会科学,1996,4(4):57-60. 被引量:76
-
7顾明远.关于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3):1-4. 被引量:49
-
8王伟廉.试论高等教育学的改造[J].中国高教研究,1994(1):61-64. 被引量:11
-
9华勒斯坦.学科·知识·权力[M].北京:三联书店,1999.43.
-
10费孝通.略谈中国的社会学[J].高等教育研究,1993,(3).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张开冉,李国芳.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工效学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6):104-107. 被引量:2
-
2李泽楷,尤黎明.对护理学科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2):2101-2104. 被引量:1
-
3陈俊钦.试论体育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0):20-23. 被引量:11
-
4张继明.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旨趣回归与范式重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6):120-124. 被引量:4
-
5刘治都.高深知识的基本特征及现实意义[J].学园,2014,0(30):45-46. 被引量:1
-
6耿有权.研究生教育学科理论基础性问题研究述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2):7-13. 被引量:4
-
7段丽梅,戴国斌.基于“全人”生命教育视角的体育教育逻辑起点新论[J].体育科学,2015,35(6):78-82. 被引量:22
-
8刘志忠.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内涵、逻辑缺失与弥补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5):21-24. 被引量:3
-
9李俊义.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之困惑及其破解[J].现代教育管理,2018(5):8-12. 被引量:6
-
10蒋德龙.健康体质学的逻辑起点——健身[J].体育学刊,2017,24(5):10-15.
-
1张将星,熊哲宏.论“后皮亚杰时代”的领域特殊性及其教育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6,26(4):9-10. 被引量:3
-
2高晓红.黑格尔论作为伦理实体的政府[J].学海,2007(3):42-45. 被引量:3
-
3徐国超.黑格尔论私利和公共善的统一及其意义[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9(4):63-68.
-
4朱汉民.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融合——湖湘文化精神特质的历史建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6):47-53. 被引量:9
-
5陈伟.特殊与普遍的辩证法——论黑格尔法哲学中“市民社会”概念的结构[J].兰州学刊,2007(12):9-11.
-
6高兆明.关于“普世价值”的几个理论问题[J].浙江社会科学,2009(5):53-58. 被引量:20
-
7孙长虹,徐朝旭.现代新儒家的集体主义思想研究[J].兰州学刊,2016(3):110-115. 被引量:1
-
8张传文,钟玉海.荣辱的确定性问题研究——读黑格尔《法哲学原理》[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3):30-34.
-
9叶隽.思之和合:论歌德思维模式的拓新[J].外国文学研究,2009,31(2):144-151.
-
10马庆.道德理由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对内在理由与外在理由的反思[J].学术月刊,2015,47(4):48-56.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