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安娜·卡列尼娜》的结构与描写艺术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以下简称《安娜》),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本文试从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心理描写和肖像描写方面,就其艺术特色谈几点粗浅从识。一关于《安娜》的结构,目前流行的说法是:小说由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的线索构成。虽然持这种说法的人们,并不否认这两条情节线索之间的某种联系,但“平行”一说却未免有欠精当。早在这部作品问世之初,俄国评论界就有人说小说表现的是“平行发展”的两个主题,缺乏艺术上的“建筑学”。这种说法后来在西方评论界得到了强烈的回应。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德国批评家查别尔、法国作家布尔热等都发表了更为偏激的观点。托尔斯泰本人就反驳过对小说结构问题的指责。他在1878年致拉钦斯基的一封信中写道:“你对《安娜·卡列尼娜》的看法我觉得是不正确的。我恰巧就是为建筑学而感到自豪——圆拱衔接得使人觉察不出什么地方是拱顶.而这正就是我所致力以求的东西。这所建筑物的联接不靠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交往),而是靠一种‘内在的联系’。”那么,这种“内在的联系”究竟是指什么呢?这只有从作品的具体内容来分析。
作者 刘涯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7-90,共4页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