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精气说与精神、精诚两观念的起源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精气”“精神”与“精诚”三观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哲学发展中极为重要而承续着的一种理论上的推衍。它们主要表现为存在之“人”与始源之“道”间交互联系问题上的处理枢纽。因此,它们也可以说是立基在“道论”上,一种新人文规划的三个建构程序。这种思想的探索,是要由始源性的“道”推衍出表现其运作实情的“精”的观念,再由“气”所表达之质素的考虑方向,建立起“精神”的人存实质。而再进一步说明沟通作用的可能中,更提出“精诚”的观念,使“道”与“人”成为协同运作的双重人文基础。“精气说”是稷下道家创造性提出的论说,而在其后的道家发展中,逐渐衍生了界定人之本质的“精神”
作者 丁原植
机构地区 台湾辅仁大学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11-18,共8页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精气 精神 精诚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1

  • 1刘笑敢.孔子之仁与老子之自然──关于儒道关系的一个新考察[J].中国哲学史,2000(1):41-50. 被引量:24
  • 2陈鼓应.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上篇)[J].中国文化研究,1995(2):1-16. 被引量:25
  • 3朱炳祥.“德”之语义与老子的思想内核[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2(4):1-6. 被引量:1
  • 4杨儒宾.支离与践行--论先秦思想里的两种身体观[G]//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气论及身体观.台北:巨流出版社,1993.
  • 5丁原明.黄老学论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 6裘锡圭.稷下道家精气说的研究[A]..道家文化研究[C]:第2辑[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 7黎翔凤.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18-21.
  • 8史华慈.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M].程钢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 9郭沫若.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A].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外二种)[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 10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库.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