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1998年第2期59-61,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Hunan
同被引文献17
-
1张骥,齐长安.网络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冲击与对策[J].社会主义研究,2001(4):61-64. 被引量:29
-
2卢风.现代西方价值观与人类文明的危机[J].道德与文明,1999(6):19-22. 被引量:3
-
3苏贤贵.生态危机与西方文化的价值转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1):62-69. 被引量:17
-
4陈柏健.试论布莱希特诗歌的“间离效果”[J].外国文学研究,1980,2(3):35-39. 被引量:6
-
5尹世杰.关于消费文化的几点思考[J].消费经济,1995,11(4):1-5. 被引量:16
-
6卢风.享乐主义、经济主义与消费文化[J].消费经济,1995,11(5):39-42. 被引量:5
-
7卢风.简评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23(6):33-38. 被引量:14
-
8兰色姆.新批评[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
9[美]阿尔蒙特·鲍威尔所.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
10任开蕾.全球化与高校政保工作[J].保卫学研究,2004,(3).
-
1魏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与道德进步[J].湖南社会科学,1998(2):55-58.
-
2王海成,陈卓.先秦儒家道德哲学中“礼”与“情”的紧张及其解决——从《论语·宰我问章》说起[J].道德与文明,2013(3):70-74. 被引量:1
-
3荆学民.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重建之信仰的人的发展维度[J].人文杂志,1999(1):1-6. 被引量:3
-
4刘雪丰,何静.行政伦理学有待深入研究的三个理论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0(3):18-20. 被引量:3
-
5高齐云.建设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价值观体系[J].现代哲学,1994(1):40-43. 被引量:1
-
6毛术芳.本原意义的善——孟子性善论的理论旨归[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5):8-11. 被引量:1
-
7梁伟.浅析马克思与卢卡奇的异化根源学说[J].前沿,2008(11):45-48.
-
8黄新华.民国年间苏州道教考[J].中国道教,2008(4):33-36. 被引量:2
-
9谢云.商品经济·社会主义·人的解放与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S1):36-40.
-
10商品经济和人道主义[J].哲学研究,1995(12):21-27.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