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8,共1页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同被引文献86
-
1邹玉祥.行政犯概念的中国表达[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2,28(3):206-224. 被引量:18
-
2刘长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刑法学思考[J].东方法学,2008(2):37-48. 被引量:17
-
3吴福胜.为什么离婚诉讼中女性原告居多?[J].社会,1998,18(4):38-19. 被引量:1
-
4张学军.局部代孕法律问题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7,19(3):53-57. 被引量:12
-
5风笑天,张小天.论独生子女社会化的特定环境[J].社会科学辑刊,1992(5):33-37. 被引量:9
-
6赵子祥.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婚姻家庭演进的态势[J].社会科学辑刊,1997(3):26-29. 被引量:10
-
7贠智凯.马克思评论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及其现实意义[J].理论导刊,1990(7):16-20. 被引量:1
-
8蔡洪福,傅成文,沙神才,段锦宏,席臻衍.上海市20-34岁育龄夫妇生育意愿调查[J].人口与计划生育,1995(4):46-50. 被引量:14
-
9肖爱树.当代中国丁克家庭的社会历史学考察[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58-61. 被引量:12
-
10徐斌.“丁克”家庭的社会学考察[J].广西社会科学,2005(1):160-162.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10
-
1禹芳琴,李红梅.试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婚姻家庭道德观的变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0(S2):57-59. 被引量:6
-
2肖爱树.当代中国丁克家庭的社会历史学考察[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58-61. 被引量:12
-
3李爱芹.中国丁克家庭的社会学透视[J].西北人口,2006,27(6):6-9. 被引量:8
-
4谈永珍.伦理学视野下的“丁克”家庭[J].天中学刊,2008,23(3):41-44.
-
5淡卫军.社会转型时期的情感经营--《第二轮班:职业父母与家庭变革》评述[J].社会,2008,28(3):205-215. 被引量:2
-
6刘余香.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禁止条件质疑[J].法学杂志,2009,30(1):69-72. 被引量:5
-
7杜生民.影响第一代独生子女婚姻家庭和谐的因素分析[J].中华文化论坛,2009(1):135-137. 被引量:3
-
8马晓钰.从家庭经济学角度分析丁克家庭问题[J].学园,2012(10):14-15. 被引量:2
-
9邓丽勤.禁婚疾病之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0(14):175-176. 被引量:1
-
10王雅佳.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伦理困境与化解之道[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3(3):112-12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9
-
1孙一萍.“丁克”家庭婚育模式心理动因探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8,24(4):95-97.
-
2宋俊义.婚姻家庭中分离现象的伦理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3-86. 被引量:2
-
3许珂.丁克家庭的成因及社会功能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119-122. 被引量:12
-
4林丛,石人炳.浅论“丁克”家庭形成原因及其社会影响[J].西北人口,2007,28(4):65-67. 被引量:6
-
5靳翠萍.浅议大众传媒私密话语的道德底线[J].新闻界,2007(4):66-67.
-
6王静珊.当前青年“丁克族”出现的社会成因分析——以“理性选择理论”为视角[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22(1):30-33. 被引量:1
-
7谈永珍.伦理学视野下的“丁克”家庭[J].天中学刊,2008,23(3):41-44.
-
8张超,李俏,张红.转型时期农民婚姻家庭观的嬗变[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0):8815-8816. 被引量:1
-
9刘余香.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禁止条件质疑[J].法学杂志,2009,30(1):69-72. 被引量:5
-
10孙懿俊.社会学视野下的丁克家庭[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49-51.
-
1丘碧群.中小学教师工作价值观个体差异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2):125-126. 被引量:7
-
2胡建锋.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人本精神[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0(4):21-22.
-
3孙花.浅谈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z1):66-67.
-
4项兰雯.塑造职场影响力的五大法宝[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4,0(5):72-72.
-
5赵建英.“三生社团”实践活动项目的开发与探索[J].小学科学,2014(8):136-136.
-
6斯托普法德,杨宇光,兆雄.跨国公司的地方性经营战略(下)[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5(8):11-14.
-
7沈晓阳.“爱有差等”与“爱无差等”辨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4(5):23-26. 被引量:2
-
8金尚荣,洪■.出口产业与内需产业的平衡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1982(9):52-52. 被引量:1
-
9孟慧英.满族文化象征的当下实践——以龙年续谱、祭祖为例[J].东北史地,2013(3):90-96.
-
10陆新淮.试论私人侦探在我国存在的必要性[J].中州学刊,2005(2):89-91.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