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中国哲学发展的战略构想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4,共1页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
1吴根友.“世纪之交的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J].理论月刊,1997(4):45-46.
-
2周培元.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J].发展研究,2005,22(6):92-94. 被引量:4
-
3王晓升.个性化的哲学研究道路的探索──评《哲学研究方法论》[J].哲学研究,1999(7):76-77. 被引量:1
-
4李炳全.论理论心理学的使命[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17-125. 被引量:3
-
5黄森.论哲学研究的对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5):15-20. 被引量:4
-
6张秀芝,洪晓楠.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形态学[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0(3):5-10. 被引量:1
-
7孙晓文,欧阳康.关于哲学形态学的思考[J].哲学动态,1987(5):34-34. 被引量:2
-
8祁润兴.化解价值冲突的和合学——和合学的创立者张立文教授访谈录[J].社会科学家,1998,13(3):14-22. 被引量:12
-
9邹崇理.自然语言逻辑的多元化发展及对信息科学的影响[J].哲学研究,2001(1):48-54. 被引量:8
-
10邹磊磊.从马克思的实践观看实践的文化性[J].中国教师,2009(S1):8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