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普通野生稻DNA的籼粳分化看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普通野生稻DNA的籼粳分化看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孙传清,王象坤,李自超RFLP(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已成为有效的分子标记之一,广泛用于指纹分析...
作者
孙传清
王象坤
李自超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
出处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21-29,共9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籼粳分化
中国普通野生稻
亚洲栽培稻
重复序列
遗传分化
东南亚
自然群体
多态性
籼型
粳型
分类号
S51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60
同被引文献
117
1
张锴生.
中国最早的稻作与稻作农业起源中心[J]
.中原文物,2000(2):16-21.
被引量:7
2
孔昭宸,刘长江,何德亮.
山东滕州市庄里西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J]
.考古,1999(7):59-62.
被引量:43
3
安志敏.
中国稻作文化的起源和东传[J]
.文物,1999(2):63-70.
被引量:23
4
王增林,吴加安.
尉迟寺遗址硅酸体分析——兼论尉迟寺遗址史前农业经济特点[J]
.考古,1998(4):87-93.
被引量:14
5
森岛启子,王象坤.
野生稻与栽培稻之间的遗传分化[J]
.农业考古,1998(1):30-35.
被引量:5
6
王海明.
中国稻作农业起源研究与考古发掘[J]
.农业考古,1998(1):78-86.
被引量:11
7
宇田津彻郎,汤陵华,王才林,郑云飞,柳泽一男,佐佐木章,藤原宏志.
中国的水田遗构探查[J]
.农业考古,1998(1):138-153.
被引量:12
8
王才林,张敏.
高邮龙虬庄遗址原始稻作遗存的再研究[J]
.农业考古,1998(1):172-181.
被引量:17
9
任重,马绍林,任尔平.
淮河流域稻作起源再探[J]
.农业考古,1998(1):183-187.
被引量:5
10
裴安平.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再论[J]
.农业考古,1998(1):193-203.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6
1
靳桂云.
中国北方史前遗址稻作遗存的植物硅酸体判别标准[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2,14(1):1-9.
被引量:6
2
蔡保全.
河姆渡文化“耜耕农业”说质疑[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1):49-55.
被引量:9
3
郑云飞,孙国平,陈旭高.
7000年前考古遗址出土稻谷的小穗轴特征[J]
.科学通报,2007,52(9):1037-1041.
被引量:31
4
张艳红,赖旭龙.
中国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7,25(6):624-630.
被引量:9
5
曹立荣,魏鑫,黄娟,乔卫华,张万霞,杨庆文.
基于线粒体基因片段核苷酸多态性的亚洲栽培稻起源进化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1):18-24.
被引量:2
6
姜国勇,祁建民,杨仁崔.
亚洲栽培稻起源与演化[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1):5-10.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60
1
顾海滨,贺刚.
高庙遗址出土水稻遗存的研究[J]
.湖南考古辑刊,2022(1):303-313.
2
吴瑞静.
车轱山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J]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22(1):550-557.
3
龚子同,陈鸿昭,袁大刚,赵玉国,吴运金,张甘霖.
中国古水稻的时空分布及其启示意义[J]
.科学通报,2007,52(5):562-567.
被引量:16
4
靳桂云,方燕明,王春燕.
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土壤样品的植硅体分析[J]
.中原文物,2007(2):93-100.
被引量:12
5
王万盈.
2006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2):126-132.
被引量:1
6
崔建新,周尚哲.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演变动力分析[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23(2):33-45.
被引量:6
7
毛艇,徐海,郭艳华,朱春杰,陈凯,王嘉宇,徐正进.
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水稻籼粳分类体系的初步构建[J]
.华北农学报,2009,24(1):119-124.
被引量:24
8
刘莉,李炅娥,蒋乐平,张居中,蓝万里.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证据的讨论与商榷[J]
.南方文物,2009(3):25-37.
被引量:8
9
张慧,李玉虎,万俐,范陶峰.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室内与现场加固试验研究[J]
.东南文化,2009(3):110-113.
被引量:2
10
王淑云,莫多闻,孙国平,史辰羲,李明霖,郑云飞,毛龙江.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古人类活动的环境背景分析——植硅体、硅藻等化石证据[J]
.第四纪研究,2010,30(2):326-334.
被引量:31
1
庞汉华.
中国普通野生稻种资源若干特性分析[J]
.作物品种资源,1992(4):6-8.
被引量:1
2
中国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效果显著[J]
.中国科技教育,2010(2):37-39.
3
王振山,陈洪,朱立煌,王象坤.
中国普通野生稻遗传分化的RAPD研究[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6,38(9):749-752.
被引量:20
4
刘弋菊,苏胜宝,李万苍,刘波.
超甜玉米新品种甜单66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J]
.作物杂志,2010(5):124-124.
被引量:1
5
兰军.
“超级稻”即将培育成功[J]
.新农村,1996,0(6):26-26.
6
周润民,李春贵.
玉米新品种——农大108[J]
.农技服务,1999(3):21-21.
7
周苏文,李跃标.
优质早熟花超甜玉米品种—滇超甜2号[J]
.致富天地,2009(1):39-39.
8
陈兆贵,梁展鹏.
杂交水稻种子纯度分子鉴定技术研究[J]
.中国种业,2009(1):50-52.
被引量:4
9
王象坤,孙传清,张居中.
中国栽培稻起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农业考古,1998(1):11-20.
被引量:12
10
姜国勇,祁建民,杨仁崔.
亚洲栽培稻起源与演化[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1):5-10.
被引量:4
农业考古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