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农耕起源的角度看中国稻作的起源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农耕起源的角度看中国稻作的起源中国农业博物馆徐旺生关于中国的稻作起源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乃至国际农史界的关注,许多方面的学者都参与了其中的探讨,其论点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且依然成为现今农史界的热点问题。现今许多研究者的热情参与,显然意味着...
作者
徐旺生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博物馆
出处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70-77,86,共9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关键词
野生稻
稻作起源地
亚洲栽培稻
考古发现
长江流域
起源说
起源中心
稻作农业
农业考古
变异中心
分类号
S511.0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79
1
贺词[J]
.农业考古,1998(1):5-5.
被引量:1
2
王象坤,孙传清,张居中.
中国栽培稻起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农业考古,1998(1):11-20.
被引量:12
3
张佩琪.
论水稻起源的环境条件与历史背景[J]
.农业考古,1998(1):62-69.
被引量:5
4
吴诗池.
浅论中国原始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J]
.农业考古,1998(1):87-93.
被引量:9
5
彭适凡.
江西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谈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发掘的主要收获[J]
.农业考古,1998(1):389-392.
被引量:22
6
赵志军.
稻谷起源的新证据(摘要)──对江西万年吊桶环遗址出土的稻属植硅石的研究[J]
.农业考古,1998(1):394-394.
被引量:6
7
杨虎,刘国祥.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J]
.考古,1997(1):1-26.
被引量:144
8
严文明.
我国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J]
.考古,1997(9):71-76.
被引量:36
9
魏京武,杨亚长.
从考古资料看陕西古代农业的发展[J]
.农业考古,1986(1):91-100.
被引量:16
10
李江浙.
大费育稻考[J]
.农业考古,1986(2):232-247.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6
1
匡达人.
稻作农业一个中心起源论辩析[J]
.农业考古,2005(1):64-72.
2
徐旺生.
《云南稻作源流史》读后[J]
.古今农业,2005(4):102-107.
3
徐旺生.
从农耕起源的角度看汉藏民族关系[J]
.农业考古,2000(1):248-254.
被引量:5
4
易西兵.
从华南新发现的考古材料试论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J]
.农业考古,2000(3):61-67.
被引量:3
5
朱乃诚.
中国农作物栽培的起源和原始农业的兴起[J]
.农业考古,2001(3):29-38.
被引量:25
6
黄艺伟.
区域稻作史综述[J]
.区域治理,2019,0(46):95-9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4
1
朱乃诚.
兴隆洼遗址发掘的重要贡献和进一步探索的两个问题[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S1):58-62.
被引量:5
2
刘桂娥,向安强.
史前“南稻北粟”交错地带及其成因浅析[J]
.农业考古,2005(1):115-122.
被引量:14
3
李宁利.
珠江流域稻作农业起源的再思考[J]
.四川文物,2005(6):32-37.
被引量:5
4
任式楠.
中国史前农业的发生与发展[J]
.学术探索,2005(6):110-123.
被引量:38
5
雷春辉.
藏族“切玛”礼俗的文化人类学考索[J]
.农业考古,2008(1):227-233.
被引量:1
6
贾兵强.
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农作物与农耕文明[J]
.农业考古,2010(1):20-24.
被引量:5
7
何红中,惠富平.
古粟(Setaria italica Beauv.)研究综述[J]
.中国粮油学报,2010,25(4):121-128.
被引量:7
8
易海风.
新世纪以来中国农耕文明研究的回顾[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3):223-224.
被引量:2
9
王秋玲,杜灵芝,余扶危.
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储粮史研究[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6):76-81.
被引量:4
10
陈洪波,韩恩瑞.
试论粟向华南、西南及东南亚地区的传播[J]
.农业考古,2013(1):13-18.
被引量:10
1
徐旺生.
从农耕起源的角度看中国稻作的起源[J]
.古今农业,1998(2):1-10.
2
向安强.
长江中游是中国稻作文化的发祥地[J]
.农业考古,1998(1):212-222.
被引量:11
3
苜蓿高产栽培的六大热点问题[J]
.农学学报,2003(6X):35-35.
4
佐藤洋一,严力蛟.
“粳稻长江起源说”[J]
.农业科技译丛(杭州),1996(4):7-13.
5
张江华.
广西与中国稻作的发展[J]
.农业考古,1997(3):74-86.
6
刘菁,秦宏.
世界稻作起源地改变万年稻作习惯[J]
.中国名牌,2017,0(6):44-45.
7
稻作起源地 国际稻米城——万年[J]
.求实,2008(9).
8
曾雄生.
试论占城稻对中国古代稻作之影响[J]
.自然科学史研究,1991,10(1):61-69.
被引量:13
9
惠富平.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地探索的几点认识[J]
.农业考古,2005(1):60-63.
10
胡兆华.
史前中国稻作土种演变及现代粳籼型杂交育种的思考──长江三角洲出土稻谷统计分析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6,10(3):163-172.
被引量:6
农业考古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