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13
-
1金国平,吴志良.汤若望私生活之争议考[J].学术研究,2004(9):94-100. 被引量:1
-
2马伟华.天学与神意——从廪给与恩赐角度审视耶稣会士参与崇祯改历的目的与意义[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34(5):69-73.
-
3褚龙飞.薛凤祚生平补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3(2):52-59. 被引量:2
-
4王弼喆,邓可卉.汤若望《历法西传》的版本、内容及成书时间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0(6):18-22. 被引量:1
-
5王美珏.汤若望在中国:1644年的困惑与抉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4(6):31-34. 被引量:1
-
6马伟华.五世达赖喇嘛进京朝觐与康熙历狱的发生[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9(1):108-114. 被引量:1
-
7马伟华.一场政治斗争——康熙历狱的审判过程再辨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7,39(5):77-82.
-
8李雨林,邓可卉.评汤若望眼中的中西勾股术[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3(2):13-17.
-
9吴雪杉.“称他为圣者”:利玛窦肖像在欧洲的传播与变形[J].世界美术,2018(3):64-79.
-
10周理乾.清初“历法之争”再研究——知识、修辞与权力[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3):138-14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9
-
1陈义海.从利玛窦易僧袍为儒服看跨文化交流中的非语言传播[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1):42-45. 被引量:3
-
2阎丽娟,陈静.杨光先排教思想概观[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3(1):83-88. 被引量:1
-
3谢景芳.杨光先与清初“历案”的再评价[J].史学月刊,2002(6):42-51. 被引量:3
-
4傅荣贤.略论情报交流的软障碍──兼对明清之际中西方天文历法情报交流软障碍之实例分析[J].图书与情报,1994(1):8-10. 被引量:2
-
5李援朝.浅谈非正式渠道的情报交流[J].图书馆学研究,1996(5):84-86. 被引量:1
-
6惠清楼,余新忠.略论平等互惠原则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立足于郑和与汤若望的分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8(3):31-33. 被引量:1
-
7刘树勇,崔家岭.西学传播未能使中国科技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原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0-43. 被引量:4
-
8钱志坤.“钦天监教案”起因探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4):97-100. 被引量:2
-
9罗冬阳.论明末清初西学的分期与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28-35. 被引量:13
-
1徐海松.论黄宗羲与徐光启和刘宗周的西学观[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27(4):1-7. 被引量:5
-
2牟应杭.敬忆先师汤炳正教授[J].贵州文史丛刊,2001(2):58-60.
-
3潘鼐.南京的两台古代测天仪器——明制浑仪和简仪[J].文物,1975(7):84-89. 被引量:2
-
4江晓原.《崇祯历书》的前前后后(下)[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2):112-116. 被引量:2
-
5汤开建.雍正教难期间驱逐传教士至广州事件始末考[J].清史研究,2014(2):1-33. 被引量:4
-
6龚缨晏,陈雪军.康熙“1692年宽容敕令”与浙江[J].浙江社会科学,2007(2):155-158.
-
7刘曾复,陈志明.回忆著名戏曲音乐家屠楚材先生[J].中国京剧,2002(2):46-47.
-
8周晓晖.最古老最神秘的搞笑剧——尚寨土家族愿戏[J].文史天地,2004(4):57-58.
-
9叶农,陈益歆.近代海门籍神父黄伯禄与《正教奉褒》研究[J].史志学刊,2016(4):46-50.
-
10正教合一——南山等石窟[J].重庆与世界,2005(5):5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