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教育之超越
被引量:
3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鲁洁教授在《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上发表的《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一文中,深刻地揭示了长期以来在我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单纯适应论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的局限性,并同时提出和阐释了教育的超越本质以及教育之适应与超越的辩证关系。此文发表后,很快引起教育理...
作者
庞学光
机构地区
天津市教科院教育决策与发展研究所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6-18,40,共4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关键词
现实需要
《教育研究》
教育之超越
适应性教育
教育理论
适应与超越
思想理论
终极目标
超越性
真善美统一
分类号
G40-0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0
同被引文献
164
引证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171
参考文献
4
1
李雁冰.
教育的最高追求在于超越[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8,10(2):10-12.
被引量:15
2
杨昌勇.
也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对鲁洁教授“超越论”的商榷[J]
.教育研究,1997,18(3):27-32.
被引量:49
3
(德)马克斯·舍勒(MaxScheler)著,陈泽环,沈国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M]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
4
[美]柏忠言 编著,张蕙兰助.西方社会病[M]三联书店,1983.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共引文献
60
1
刘玉兰.
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探析[J]
.西部法学评论,2006(2):131-132.
被引量:3
2
朱建童,李国军.
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探析[J]
.北方论丛,1999(5):140-142.
被引量:3
3
黎君.
教育之适应与超越的哲学界说[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2):23-27.
被引量:10
4
张楚廷.
以人为本与教育学改造[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5):6-10.
被引量:23
5
段志光.
论当代大学新生的适应教育[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10):85-88.
被引量:4
6
陈淑芳.
期镍周评[J]
.中国金属通报,2006(29):17-17.
7
冯建军,高德胜,赵志毅.
用生命谱写教育学——鲁洁教授学术思想记述[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10-17.
被引量:5
8
李国毅.
论道德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87-89.
9
何惠丽,康淑霞.
论教育的超越性与人的主体性发展[J]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2):17-19.
10
赵飞.
德育有效性弱化探因[J]
.当代教育科学,2006(16):12-1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64
1
苏静.
论教师的关怀素养[J]
.教师教育研究,2006,18(6):42-47.
被引量:44
2
瞿葆奎.
中国教育学百年(下)[J]
.教育研究,1999,20(2):23-30.
被引量:44
3
张楚廷.
教育科学作为科学[J]
.教育研究,1999,20(6):11-17.
被引量:11
4
陈承声.
综合理科教学情况调查与师资培训问题初探[J]
.教育学报,1999(8):6-9.
被引量:8
5
侯怀银.
我国新时期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教育研究,1998,19(12):14-20.
被引量:17
6
孙喜亭.
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发展概述[J]
.教育研究,1998,19(9):19-28.
被引量:61
7
谢维和.
论高等教育对现代社会的适应[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5-12.
被引量:7
8
杨昌勇.
也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对鲁洁教授“超越论”的商榷[J]
.教育研究,1997,18(3):27-32.
被引量:49
9
冯建军.
从实践的观点看教育的超越性[J]
.教育学术月刊,1999(4):12-14.
被引量:7
10
黎君.
教育之适应与超越的哲学界说[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2):23-27.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30
1
伊焱.
简论教育的实然发展与应然追求[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0):163-164.
2
尹艳秋.
论教育理想生成的基础:适应与超越[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6):95-98.
被引量:2
3
成长群.
中国教育学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1):119-123.
4
陈兰香.
构建本科层次新型小学教师教育体系——基础教育新师资专业化培养的新举措[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20(5):53-60.
被引量:2
5
石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荣辱观[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9):48-50.
被引量:1
6
王燕.
论教育人道主义及其价值追求[J]
.江西教育科研,2007(1):3-6.
被引量:7
7
赵小凤.
成人教学艺术辩证法的几对范畴[J]
.科教文汇,2008(17):47-48.
8
周家健.
论大学共同价值观的建设[J]
.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1):19-22.
被引量:4
9
白玫.
大学的品质:保守、适应与超越[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8):30-35.
被引量:4
10
潘涌.
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语文课程改革[J]
.南京社会科学,2009(12):116-12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71
1
张苏.
大数据技术驱动:美国高校招生机制变革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21(8):50-56.
被引量:2
2
薛晓阳.
价值观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从中国哲学“心”的总体意识论起[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08-117.
被引量:6
3
罗力强.
人本主义视角下独立学院分层教学体系的构建[J]
.教育观察,2019(32):123-124.
4
陈婉京.
推进思辨阅读 突破传统模式——思辨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
.高考,2022(1):33-35.
5
尤正梅.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辨析[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3(1):73-76.
6
陈鹏.
成“人”:成人教育的终极目的[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1(4):30-31.
被引量:4
7
陈庆华.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缺失及应对[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30(4):126-129.
被引量:1
8
朱佳颖,孙萌.
高师课程综合化探讨[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0(18):72-73.
9
刘刚.
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职业院校转型之思[J]
.高等教育研究,2015,36(4):61-66.
被引量:3
10
祝成生.
成人教育目的性反思及其现实基点[J]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34):45-47.
被引量:1
1
蔡宝来,吴小倩.
试论高师教育的适应与超越[J]
.教师教育研究,1999,14(3):40-41.
被引量:5
2
陈佑清.
从实践唯物主义看教育与社会之间的适应与超越[J]
.江苏高教,1999(1):15-18.
被引量:9
3
贺忠.
论加强师德修养的方向[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6(2):161-162.
4
糜红缨.
论师德修养与真善美统一[J]
.纺织教育,1998(5):43-45.
5
李建军.
审视基础教育中的“适应”与“超越”[J]
.新课程研究(上旬),2011(9):12-14.
6
马凤岐,聂晓光.
教育之适应与超越——兼与鲁洁教授、杨昌勇博士商榷[J]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1):26-29.
被引量:8
7
张卓琼.
浅谈如何理解学生心理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及其教育价值[J]
.金色年华(下),2012(8):25-25.
8
潘新红.
如何对待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1):72-76.
被引量:2
9
张学武.
论德育对市场经济的理性适应及其超越[J]
.广西社会科学,2008(8):215-218.
10
唐世纲.
走向有效教学:基于适应与超越的视点[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4):34-36.
被引量:6
教育研究
1998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