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逻辑: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宏观分析
被引量:3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6-10,共5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35
-
1余曙光,彭承福.略论毛泽东邓小平的中国现代化理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4):22-25. 被引量:5
-
2许秀群.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特色[J].梧州学院学报,2003,14(1):1-4. 被引量:1
-
3董江永,廖伟.论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三个走向[J].社科纵横,2001,16(3):4-6. 被引量:1
-
4曹普.三代领导核心与中国现代化[J].党的文献,1999(5):35-41. 被引量:5
-
5汪石满.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形成、特征和历史意义[J].江淮论坛,1998(5):7-11. 被引量:2
-
6周春明,万伯平.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构想与创造性实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8(2):14-17. 被引量:1
-
7夏振坤,张艳国.邓小平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确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2(4):2-7. 被引量:2
-
8李君如.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追求和探索[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9(1):17-24. 被引量:4
-
9姚永利,伍启杰.毛泽东与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之比较[J].北方论丛,1999(1):17-20. 被引量:4
-
10傅义强.邓小平论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J].理论与现代化,1998(2):7-9. 被引量:2
-
1文勇.现代化的逻辑: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宏观分析[J].理论与现代化,1998(11):8-11. 被引量:1
-
2王翠华.加强廉政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可靠保证——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一点体会[J].合作经济与科技,1995,0(11):56-58.
-
3潘伟杰,刘陆天.论邓小平对孙中山现代化思想的扬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5(7):14-17.
-
4王春娥.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新探[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1):28-30.
-
5杨成,刘伟,胡庆中.毛泽东国际关系价值取向初探[J].理论月刊,2003(3):33-34. 被引量:1
-
6崔俊杰.马克思的深层次理论与共产主义[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2):69-72.
-
7殷有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政治制度文化的现代化发展[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6(1):1-7. 被引量:2
-
8张晓明.试论毛泽东诗词的人格内涵[J].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1996,16(1):34-38.
-
9鲁春义.马克思与凯恩斯经济思想比较研究[J].学术交流,2013(11):75-79.
-
10陈力丹.论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的个人与时代特征[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5):1-7.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