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二三十年代冀中农村性比例失衡的实证分析——以定县为例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以河北省定县为例,探讨了二三十年代冀中农村的性比例关系。本文认为,落后的小农经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妇女生育时死亡率高以及妇女家庭地位的低下等等,都易导致女子的死亡率高于男子,男女性比例因此失衡。病态的性别构成,又酿成男女婚姻关系的失调,许多男子成了婚姻的被剥夺者,男子的早婚与迟婚现象相当流行。所有这些。
作者
李金铮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历史系
出处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0-35,共6页
Sociological Studies
关键词
性比例
二三十年代
实证分析
比例失衡
农村性
男子
定县
人口调查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重男轻女
分类号
C912.82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4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349
1
朱小田.
人类学方法在地域社会史研究中的应用——倾向于江南的案例[J]
.史学理论研究,2008(3):33-43.
被引量:5
2
李玉尚,曹树基.
咸同年间的鼠疫流行与云南人口的死亡[J]
.清史研究,2001(2):19-32.
被引量:42
3
池子华,李红英.
晚清直隶灾荒及减灾措施的探讨[J]
.清史研究,2001(2):72-92.
被引量:22
4
彭南生.
也论近代农民离村原因——兼与王文昌同志商榷[J]
.历史研究,1999(6):149-156.
被引量:23
5
虞和平.
略论民国时期的人力资源开发[J]
.历史研究,1998(2):99-114.
被引量:4
6
杨兴梅.
南京国民政府禁止妇女缠足的努力及其成效[J]
.历史研究,1998(3):112-128.
被引量:22
7
侯杨方.
宣统年间的人口调查——兼评米红等人论文及其他有关研究[J]
.历史研究,1998(6):134-147.
被引量:10
8
米红,李树茁,胡平,王琼.
清末民初的两次户口人口调查[J]
.历史研究,1997(1):58-72.
被引量:16
9
常建华.
中国社会史研究十年[J]
.历史研究,1997(1):164-183.
被引量:50
10
周晓虹.
试论社会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
.历史研究,1997(3):66-80.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6
1
闵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述评[J]
.教学与研究,2006(3):69-76.
被引量:7
2
任放.
近三十年中国近代史研究视角的转换——以乡村史研究为中心[J]
.史学月刊,2011(4):27-40.
被引量:8
3
李金铮.
众生相:民国日常生活史研究[J]
.安徽史学,2015(3):36-48.
被引量:22
4
冯成杰.
民国时期乡村性别比例问题述评——以1920-1930年代华北乡村为中心[J]
.人文杂志,2016(12):92-102.
被引量:2
5
陈蓉.
回顾与反思:学界关于民国时期定县的研究述评[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3(5):7-12.
6
闵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J]
.近代史研究,2004(2):208-257.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
52
1
吕天石,肖红松.
日常生活视域下的民国男子服饰变迁的考察[J]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20(1).
2
杨博,李树茁.
性别失衡后果的社会风险及其社区和家庭扩散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2018,0(5):89-95.
被引量:9
3
周亚.
生命周期视野下的乡村研究[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1(2):178-184.
被引量:2
4
李长莉.
清末民初城市的“公共休闲”与“公共时间”[J]
.史学月刊,2007(11):82-89.
被引量:22
5
叶宗宝.
期待人文视野下的灾荒史研究——中国灾荒史研究之回顾与前瞻[J]
.晋阳学刊,2008(6):11-17.
被引量:6
6
苏全有.
21世纪中国史学理论走向问题研究综述[J]
.殷都学刊,2009,30(2):64-74.
被引量:1
7
白华山.
对当前中国社会史研究若干问题的反思[J]
.史林,2009(3):183-187.
被引量:1
8
石庆海,王倩.
1928年安徽人口普查研究[J]
.安徽史学,2010(2):101-105.
被引量:3
9
张志永.
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婚姻家庭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2):142-148.
被引量:6
10
温文芳.
中国近代社会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成功,2008(10):208-209.
1
孙传华.
论陶行知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6(S2):60-64.
2
张龙龙,李靖颖.
提高农村妇女家庭地位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17):224-225.
3
张照青,赵颖.
论定县农村卫生实验及其历史地位[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0(3):97-99.
被引量:4
4
把增强.
冀中地道战再研究:一种基于地道战特点和意义的解读[J]
.河北学刊,2007,27(2).
被引量:3
5
胡杰容.
早期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合作关系——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为个案[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4):51-55.
被引量:2
6
湛华国.
在温暖与希冀中感受2008[J]
.广东民政,2008(3):1-1.
7
意小利.
那天他们为爱情加冕[J]
.音乐世界,2003(5):44-50.
8
李小晟.
中山国陶器 永远的梦幻[J]
.乡音,2014(4):49-50.
9
顾玮玮.
双重压力:当代中国妇女家庭地位的新困境[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23(11):42-45.
被引量:4
10
华锐吉.
《格萨尔》妇女家庭地位探析[J]
.甘肃民族研究,2013(4):19-23.
社会学研究
199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