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追忆似水年华》的叙述程式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论《追忆似水年华》的叙述程式张新木翻开《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页,读者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①这种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方法蒙蔽了不少读者和批评家,以为普鲁斯特写的是自传。其实不然。早在1920年,作者在给雷尼埃...
作者
张新木
出处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9-83,共5页
Foreign Literatures
关键词
《追忆似水年华》
普鲁斯特
叙述者
叙述程式
主体化
小说素材
艺术作品
文学作品
中译本
主观化
分类号
I05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1
1
(法)普鲁斯特(Proust,Marcel)著,王道乾.驳圣伯夫[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
同被引文献
79
1
舒笑梅.
像驾驭画笔那样驾驭文字:评斯泰因的《毕加索》[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4):74-78.
被引量:7
2
陈明涛.
《断章》解读[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1):65-66.
被引量:1
3
谭君强.
论《怀旧》在鲁迅小说叙事模式转换中的意义[J]
.思想战线,1998,24(11):32-37.
被引量:7
4
张新木.
论《田园交响乐》的叙述结构[J]
.外国文学评论,1998(2):56-65.
被引量:4
5
金元浦.
论文学的主体间性[J]
.天津社会科学,1997(5):85-90.
被引量:38
6
张新木.
用符号重现时光的典范——试释《追忆似水年华》的符号体系[J]
.当代外国文学,1996,17(4):69-75.
被引量:5
7
王佐良.
一个莎剧翻译家的历程[J]
.中国翻译,1990(1):2-8.
被引量:9
8
卡西勒.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82,213.
9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愚,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0
伊恩·P·瓦特.小说的兴起[M].高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引证文献
6
1
张新木.
论文学符号之分类[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3):112-119.
被引量:1
2
谭君强,赵嘉鸿.
“说”与“看”的分离:从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4(1):105-109.
被引量:1
3
谭君强.
叙述者与作者的合与分:从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J]
.江西社会科学,2015,35(4):199-205.
被引量:5
4
方维保.
《断章》的视觉叙述策略与伦理构造[J]
.长江学术,2020(4):18-30.
被引量:2
5
李慧心.
从玛德莱娜到生命绵延的实现[J]
.文学教育,2020(33):7-9.
被引量:1
6
方维保.
困境假设下的老年凝视、乡土镜像与人性症候——评李凤群《大望》[J]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1(1):98-102.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张新木.
论索绪尔对符号学发展的贡献[J]
.俄罗斯文艺,2013(4):118-123.
被引量:2
2
谭君强.
叙述者与作者的合与分:从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J]
.江西社会科学,2015,35(4):199-205.
被引量:5
3
谭君强.
论叙事学视阈中抒情诗的抒情主体[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3):127-134.
被引量:6
4
楚永娟.
《蜻蛉日记》的一人称叙述视角[J]
.日本问题研究,2016,30(5):72-80.
被引量:1
5
谭君强.
《斯威夫特博士死亡之诗》的文学主体与抒情主体[J]
.英语研究,2018,16(2):11-22.
被引量:3
6
闫晓露.
诗性回忆在21世纪的文学版图中——中国普鲁斯特研究聚焦(2000—2019)[J]
.江汉学术,2020,39(2):77-87.
被引量:1
7
曹韵竹.
叙述内外的身份建构——兼评保罗·科布利的《叙述》[J]
.探索与批评,2020(2):220-227.
8
肖森博.
浅析知觉回忆在《追忆逝水年华》中的审美功能[J]
.河北画报,2021(16):149-150.
9
蔡小容.
聊斋连环画《胭脂》的空间叙事[J]
.长江学术,2023(2):64-72.
被引量:1
10
陈学祖.
意境化与知性化:现代派新诗意象与唐宋诗词[J]
.长江学术,2023(3):24-37.
被引量:1
1
谢志强.
渴[J]
.青年博览,2006,0(2):23-23.
2
张福瑞,姜刚(译).
《夷坚志》对文学作品的影响[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7(2):73-77.
被引量:2
3
魏崇新.
《红楼梦》的神话哲学与叙述程式[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6(2):69-74.
被引量:2
4
韩子勇.
畸零的男神——《放马天山》阅读手记[J]
.小说评论,1994(2):48-51.
5
张修哲.
弗莱文学发展观的美学研究[J]
.商情,2013(18):191-191.
6
叶征洛.
由《红楼梦》中“情”的特点考察芹脂观点的异同[J]
.红楼梦学刊,1989(4):267-289.
7
穆塔里甫.
哈萨克英雄史诗的结构模式与情节母题[J]
.民族文学研究,1992,10(3):57-61.
8
李奉戬,吴文娟.
论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中的一种范式[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3):61-67.
被引量:2
9
刘春兴,刘凤伟.
从清代“聊斋戏”看戏曲改编对小说素材的选择性[J]
.绥化师专学报,2004,24(1):75-77.
10
敖超.
写作是另一种表达方式(创作谈)[J]
.西藏文学,2008,0(3):79-79.
国外文学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