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作为写作意义的小说——90年代小说创作散论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社会经济的转型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作为人类“精神花园”或“灵魂玩具”的文学艺术也必然会发生变化。20世纪的法国新小说流派的兴起,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轰轰烈烈,观念艺术与行为艺术的四处张扬,都使那些喜爱在艺术迷宫里漫游的人们产生了一个又一个幻觉,而艺术家自己却因为艺术品的贬值,被迫退出了社会的中心地带,站到了生存和生活的边缘,成为“饥饿的艺术家”。小说这种读者最多又最大众化的艺术也没法逃脱当下复杂又平庸、辉煌而肤浅的时代的悲剧命运,于是有人宣布了“小说的死亡”,更有甚者打算“枪毙小说”。艺术家走到了面对“形而下”的生存境地,小说就必然地要回到自我、关注自我,以更为灵敏的器官体验时间之镜里憔悴的身影,以更加坚毅的步伐贴近具体形态的生活和实实在在的自我。也正因为这样,20世纪的小说不但没有死亡,而且可以说达到了一定的繁荣,诸如流派的风起云涌,写作手法的不断革新,主体操纵的日趋成熟,自我张扬的愈益强烈,个人体验的更加主流……这些共同构成了小说世界光彩照人的奇特迤逦的景观,使小说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新面目,也使我们在一面吃着化工食品一面玩着电子宠物时迷失在小说复杂的情愫与氛围中。
作者 晓原 晓梵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9-22,共4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