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东渐与中国的现代化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期64-70,共7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共引文献22
-
1孙亮.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转型的合法性思考——以列宁“反映论”与海德格尔“去蔽说”为个案阐释[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7(1):181-189. 被引量:1
-
2郁振华.形上学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百年探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6):3-12. 被引量:4
-
3黄亚玲,彭祥睿.近十年来国内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研究综述[J].中共党史研究,2004(5):44-49.
-
4黄亚玲,彭祥睿.近年来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研究综述[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17(2):5-11.
-
5袁祖社.面向人的生存与生活世界的实践价值论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6(2):33-41. 被引量:2
-
6杨红,邱世绪.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改革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265-268. 被引量:2
-
7王贵明.对流行的“重新理解马克思”理论解释框架的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2):88-96. 被引量:5
-
8孙亮.“重新理解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点困惑[J].人文杂志,2008(5):1-7. 被引量:7
-
9孙亮.走出“讲坛哲学”个性化的误区——从国内哲学导论课程设置谈起[J].唯实,2009(4):13-17.
-
10刘放桐.再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导模式[J].河北学刊,2009,29(5):13-19.
-
1张学立,甘进.贵州逻辑研究三十年[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28(7):43-51.
-
2彭亚梅.弥补现代性缺失——对自由主义的反思与批判[J].重庆与世界,2016,33(4):32-37.
-
3清风.“现代性危机”困扰珠三角[J].环境,2004(10):12-13.
-
4陶渝苏.异化理论与现代化诉求——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当代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4):7-11. 被引量:5
-
5张宇.深刻把握新常态的辩证法[J].学习月刊,2015(15):23-24.
-
6冯梅.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诉求及启示[J].学术交流,2011(11):16-18. 被引量:1
-
7沈杰.中国现代化起飞阶段的青年成才心理[J].中国人才,2004(6):52-53. 被引量:5
-
8米莉.舞步里的意义世界[J].南方人物周刊,2014(33):67-69.
-
9叶光林.重构现代中国道德文化体系的理性思考[J].理论与现代化,2002(4):77-79. 被引量:1
-
10任洁.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理论探索,2016(3):47-52.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