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谱》与《白鹿原》两个时代的两种历史叙事
被引量:8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5-71,共7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共引文献190
-
1谭琳妃.《白鹿原》中的瘟疫叙事及其叙事伦理[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1):340-349. 被引量:1
-
2郭志治.现代反思下的文化回望与精神魂归——《白鹿原》白氏兄弟形象分析[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4,37(2):73-76.
-
3姜帆.群体压制下的个体悲剧——论《白鹿原》中黑娃悲剧命运成因[J].现代教育科学,2019,0(S01):129-131.
-
4行超.重写历史与再造个人——重读20世纪90年代的新历史小说[J].东吴学术,2022(5):101-110. 被引量:1
-
5罗新星.难以割舍的家族情结——新时期家族小说论[J].中国文学研究,2009(2):100-104. 被引量:4
-
6张蕾.矛盾的凝结——从《白鹿原》中黑娃的形象看作家的创作心态[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 被引量:1
-
7董阳.在传统的祭坛上——《白鹿原》女性形象评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65-68.
-
8祁建立.文化的解构与构建──《白鹿原》叙事解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6(4):73-76. 被引量:1
-
9朱水涌.《红旗谱》与《白鹿原》:两个时代的两种历史叙事[J].小说评论,1998(4):23-29. 被引量:11
-
10黄洪旺.论“陕军东征”的艺术特征与追求[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4):51-5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96
-
1韩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研究——兼论构建新形态的“天人合一”生态文明观[J].哲学研究,2021(4):5-15. 被引量:27
-
2朱羽.自然历史的“接生员”——周立波1950—1960年代短篇小说“风格”政治刍议[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4):25-49. 被引量:5
-
3王之望.经济描写:《红旗谱》的立篇之本[J].河北学刊,2007,27(6):126-130. 被引量:2
-
4程光炜.重建中国的叙事——《红旗谱》、《红日》和《红岩》的创作策略[J].南方文坛,2002(3):22-26. 被引量:21
-
5郑丽娜.超越:现实主义的坚执与民间立场的践行——重读梁斌的长篇小说《红旗谱》[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3):71-74. 被引量:3
-
6南帆.历史叙事:长篇小说的坐标[J].文学评论,1999(3):92-104. 被引量:12
-
7毛崇杰.“关中大儒”非“儒”也——《白鹿原》及其美学品质刍议[J].文学评论,1999(1):20-27. 被引量:12
-
8陈文澜.修己安人 文化自觉——图书馆文化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S2):355-357. 被引量:2
-
9郝雨.古老民族精神在血与火中的现代升华——梁斌《红旗谱》(三部曲)新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3):70-76. 被引量:2
-
10陈涌.梁斌创作的民族特征[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4(4):4-1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8
-
1郑飞中,陈莉.论《红旗谱》研究视野的变迁[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2):61-64.
-
2田英宣.《红旗谱》研究热点分析与展望[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0(1):17-20.
-
3田英宣.《红旗谱》研究热点分析与展望[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4):67-72. 被引量:2
-
4朱之润.《红旗谱》与《白鹿原》中农民形象的比较分析——以朱老忠与白嘉轩为中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4):122-125. 被引量:1
-
5马德生.民族国家想象视野下的个体生命塑造——《白鹿原》家族叛逆者的人性冲突与考问[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6):50-55.
-
6徐刚.后革命的“史诗”:《白鹿原》论[J].当代作家评论,2017(1):56-64. 被引量:3
-
7高洪娇,宋祥.古今冲突与文化抉择——论《白鹿原》中的文化自觉[J].文艺争鸣,2020(11):163-166. 被引量:5
-
8杨辉.“未竟”的创造:《创业史》与当代文学中的“风景政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11):191-219.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9
-
1宗玉玉.风景的转化及其劳动化改造——以柳青《创业史》为中心的讨论[J].现代中文学刊,2024(2):49-59.
-
2吴培显.英雄主义-人道主义-文化人格主义——从《红旗谱》、《古船》、《白鹿原》看当代“家庭叙事”的演进及得失[J].中国文学研究,2002(2):71-75. 被引量:8
-
3罗海燕,于广杰.新世纪以来梁斌研究的再审视与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31(5):86-92.
-
4夏旭光.冲破家族观念的围城:论《白鹿原》的悲剧意义[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0):191-192.
-
5侯佳琳.小说《白鹿原》人物形象浅析[J].传播力研究,2019,0(9):172-172.
-
6李定通.谁的“白鹿原”?——话语的争夺与改编的政治[J].当代作家评论,2019(3):125-131.
-
7郝禹童.小说《白鹿原》人物形象浅析[J].丝路视野,2020(9):121-121. 被引量:1
-
8范春艳,魏志宇.话剧《白鹿原》人物塑造与美学价值分析[J].戏剧文学,2022(1):100-105.
-
9李慧.论小说《白鹿原》对人民的书写[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6):68-73.
-
10刘芸.论儒家文化对《白鹿原》的塑造[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4):51-55.
-
1闻敏.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3):190-206. 被引量:4
-
2孙一寒.《科尔沁旗草原》情节与历史的真实[J].满族研究,2000(1):76-83.
-
3李晓梅.端木蕻良30年代中短篇小说创作的审美追求[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03Z):29-30.
-
4侯亚慧,刘盼.地主家族的风云变幻--《科尔沁旗草原》与《生死疲劳》的对比分析[J].北方文学(下),2014,0(9):73-73.
-
5王富仁.文事沧桑话端木 端木蕻良小说论(上)[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3):77-97. 被引量:12
-
6马伟业.关东大地的一部史诗──论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的思想意蕴[J].绥化学院学报,1996,20(2):30-36. 被引量:2
-
7冯静.互文审视与土地意象——《科尔沁旗草原》新解读[J].社会科学辑刊,2014(3):208-210. 被引量:1
-
8孔海立.端木蕻良和他小说(1933—1943)中的自我形象[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2):102-115. 被引量:7
-
9邢富君.史诗:端木蕻良文学起步的选择——论《科尔沁旗草原》[J].文学评论,1987(6):76-86. 被引量:3
-
10王富仁.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之四][J].文艺争鸣,2003(4):26-30.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