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面向21世纪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3
出处
《大学教育科学》
1998年第4期13-16,共4页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
同被引文献6
-
1王伟廉.高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J].上海高教研究,1997,17(4):7-10. 被引量:36
-
2林洪森.浅谈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8,15(4):12-13. 被引量:1
-
3李蔚.重视技术基础课的“转接”作用[J].交通高教研究,1998(2):34-35. 被引量:1
-
4董国耀,焦永和,李莉,刘朝儒.高校图学教育当前几个发展趋势[J].工程图学学报,1999,20(3):64-68. 被引量:29
-
5侯水平.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3(1):88-91. 被引量:7
-
6苏振兴.加入WTO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及其发展思路[J].教育探索,2003(11):25-2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8
-
1王俊祥,由晓芳,王凌云,李琳.矿物加工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J].冶金管理,2020(1):234-235. 被引量:2
-
2钟勇为.近二十年高校课程变革方略的国内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论丛,2008(9):49-53.
-
3蓝秋燕.论经济全球化对高校课程改革的挑战[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15):104-105.
-
4杨国良,高瑞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4):11-14. 被引量:13
-
5杨国良.谈工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几个方面[J].实验室科学,2006,9(4):8-9. 被引量:21
-
6李丽敏.《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改革与探索研究[J].中国市场,2009(1):132-133. 被引量:4
-
7钟勇为.近二十年高校课程变革方略的国内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1):58-61. 被引量:5
-
8李丽敏.“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改革与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5(6):4-6. 被引量:2
-
9叶懋,陈震华.卓越计划下的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的改革[J].科技信息,2012(1):276-277. 被引量:2
-
10罗明忠,黄莎莎,段珺.就业导向视角下的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思考——基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3(8):66-70. 被引量:18
-
1段爱萍.对理工科大学生开设语言文学类课程的意义和方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1):82-83. 被引量:2
-
2王飞雪.谈语言文学类课程对理工科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29):16-16.
-
3高焕利,李艳.网络环境下文学类课程师生交互策略探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3,35(S1):100-102.
-
4罗玲谊.文学类课程在理工科院校开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2(4):128-129.
-
5孙大军.论对话教学在文学类课程中的运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1(6):115-116. 被引量:1
-
6张喜贵,周婷.研讨式教学与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关系——以文学类课程为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6,29(6):94-97. 被引量:1
-
7张长青.小学教育专业文学类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1(12):55-56. 被引量:1
-
8郑笑平.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浅谈文学类课程的育人功能[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12):148-149.
-
9苏畅.也谈高师文学类课程与教师职业技能培养[J].现代交际,2015(1):145-145.
-
10金在胜.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文学类课程的教师角色和学习模式构建[J].大学教育,2013(1):105-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