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大学教育科学》
1998年第4期44-46,共3页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
同被引文献11
-
1樊良松,马文章.延安精神: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必修课[J].云南学术探索,1997(3):77-79. 被引量:3
-
2雷甲平.延安时期知识分子在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J].广西社会科学,2004(8):143-145. 被引量:3
-
3雷召海.弘扬中华传统人文精神 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4):121-125. 被引量:2
-
4葛彬,张文生.延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20(2):25-27. 被引量:11
-
5谭雪女.从大学生轻生看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125-126. 被引量:5
-
6强海燕,田建荣.延安时期的高等教育及其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1994(03).
-
7高尚斌,杨延虎.中国共产党延安时代研究[M]红旗出版社,2005.
-
8郭必选.延安精神论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
9张小荣;雷根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价值[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0.
-
10徐继红.论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2):147-149. 被引量:16
-
1孙道祥,金善锟,孙道祥.关于培养我校跨世纪青年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6(2):114-117.
-
2孙汉洲.高度的道德责任感是跨世纪青年教师的必备素质[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4(4):25-26.
-
3卢志雄,周宏伟.校长,请美化我们的校园[J].科学启蒙,1999,0(1):12-12.
-
4青岛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考察团.上海等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察报告[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99-101.
-
5用科学理论构筑跨世纪青年的精神支柱——我省在大学生中加强邓小平理论教育的调查[J].新湘评论,2000(8):16-18.
-
6吴凤芝.重视基础性研究培养和造就跨世纪青年科技人才[J].高等农业教育,1996(4):20-22. 被引量:1
-
7许建国.讲好课写好文做好人[J].中学语文教学,1995(10):8-9.
-
8面向21世纪 构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体系──第5部分之四 跨世纪青年教师素质结构[J].人民教育,1999(7):56-57.
-
9以艰苦奋斗精神熔铸当代师魂[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7(5):32-35.
-
10王明福.从青年教师入手抓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临沂师专学报,1997,31(2):7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