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产生的历史回顾及其启示
被引量:1
出处
《大学教育科学》
1998年第3期21-25,共5页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
共引文献37
-
1李均.“知识本位”抑或“制度逻辑”:高等教育学建立标志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23,44(5):37-46. 被引量:2
-
2胡萍.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文献资源概述[J].图书馆建设,2001(S1):310-314.
-
3查有梁.浅议华中理工大学的发展模式[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81-86. 被引量:1
-
4陈丽萍,马玉女.思辨方法和实证方法的分离与交错——浅析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之一域[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11):123-127. 被引量:1
-
5李均.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道路选择——兼论借鉴与依附的本质区别[J].江苏高教,2005(6):2-4. 被引量:18
-
6李文兵.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历史文化特点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6):6-9.
-
7耿涓涓,席嘉骏.局外生存:高等教育研究与政府决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73-76. 被引量:3
-
8陈丽萍.思辨方法和实证方法的分离与交错——浅析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之一域[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6,22(1):17-20. 被引量:2
-
9黄佶.关于跨文化广告创意的思考[J].中国广告,2006(6):84-85. 被引量:3
-
10李文兵.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中两种价值取向的关系[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3):5-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11
-
1潘懋元.在《高等教育学》教材听取意见座谈会上的发言[J].高等教育研究,1984,5(1):20-23. 被引量:8
-
2熊明安,别必亮.一次大胆的成功的尝试——读田建国的《高等教育学》[J].山东社会科学,1991(5):92-93. 被引量:1
-
3刘庆昌,卢红.论教育学的体系[J].现代教育论丛,2002(3):1-7. 被引量:8
-
4侯怀银,王霞.高等教育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J].教育研究,2006,27(4):28-32. 被引量:13
-
5张忠华,吴莉.高等教育学教材建设30年:历程、经验与问题[J].高校教育管理,2010,4(1):85-90. 被引量:5
-
6叶信治.向构建理论体系的高等教育学迈进的新尝试——评王伟廉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学》[J].现代大学教育,2002,18(1):109-109. 被引量:2
-
7侯怀银,李艳莉.21世纪初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探索[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4):43-49. 被引量:7
-
8董阜平.对高校及高等教育的再认识——评《高等教育学导论》[J].中国教育学刊,2016(8). 被引量:1
-
9贾佳.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演进[J].教育与考试,2016(4):70-76. 被引量:1
-
10刘小强.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学一级学科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1):20-24. 被引量:21
-
1顾明远.高等学校的教师也要学点教育学[J].高等教育研究,1983,4(2):46-50. 被引量:2
-
2В.П.塔兰捷伊,叶红.高等学校教育学: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J].苏联研究,1991(1):28-30.
-
3信息与动态[J].中学教师培训,1992(6):39-39.
-
4廖时人.师专教育学教材的编写与出版[J].课程.教材.教法,2000,20(8):49-53. 被引量:2
-
5张西方,李书森.论师专教育学教材的改革和建设[J].天中学刊,1999,14(3):93-95.
-
6万四华.论高师教育学教材、教法中的理论联系实际[J].宜春师专学报,1995(4):66-68.
-
7林其泉.陈汝惠与我国第一部《高等学校教育学讲义》[J].炎黄纵横,2008(8):44-45.
-
8贺武华.校长的歌声与院长的致辞——教育蕴藏其中[J].浙江教育科学,2009(1):51-53.
-
9杨超有,梁钊华.教育学教材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22(1):106-109. 被引量:1
-
10毛俊朴.改进中师《教育学》教学的认识与尝试[J].甘肃教育,1995(10):1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