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3-62,共10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209
-
1余乃忠.积极的“异化”: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的本质力量”[J].南京社会科学,2018,0(5):53-57. 被引量:29
-
2杨霞.“阿来作品研讨会”综述[J].民族文学研究,2002,20(3):68-69. 被引量:17
-
3梅兰.试析巴赫金对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的两种评价──兼评巴赫金复调理论的局限性[J].外国文学研究,2001,23(3):1-7. 被引量:6
-
4曾军.巴赫金对席勒讽刺观的继承与发展──兼及巴赫金笑论的美学史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1,23(3):8-14. 被引量:5
-
5李金凤.也谈转述言语与新闻语篇的对话性[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1(2):8-16. 被引量:10
-
6丁未,张国良.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6):11-16. 被引量:39
-
7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1):8-13. 被引量:714
-
8文旭.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J].外国语,1999,22(1):35-41. 被引量:191
-
9任平.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1999(1):53-69. 被引量:93
-
10张冰.对话:奥波亚兹与巴赫金学派[J].外国文学评论,1999(2):97-10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24
-
1涂凌波,王子薇.数字区隔与交往鸿沟:数字交往视野中的数字鸿沟现象[J].青年记者,2022(22):12-16. 被引量:5
-
2李金凤.也谈转述言语与新闻语篇的对话性[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1(2):8-16. 被引量:10
-
3阎献晨.世纪之交哲学发展的主张——对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研究概述[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1999(2):1-5. 被引量:4
-
4赵丽娟.言语交际与信息传递的匹配观[J].外语教学,1999,20(3):49-54.
-
5杨喜昌.巴赫金语言哲学思想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2):14-17. 被引量:6
-
6赵峻.拉伯雷:文艺复兴时代的青春写作——兼论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局限性[J].青海社会科学,2007(6):103-107.
-
7谢慧英.论小说《尘埃落定》的“复调”特征[J].理论与创作,2008(3):76-80. 被引量:2
-
8翟婷婷.巴赫金交往思想研究综述[J].太原大学学报,2008,9(2):1-4. 被引量:2
-
9杨雷.论巴赫金的“形式观”[J].外语学刊,2008(4):140-142.
-
10翟婷婷.巴赫金与马克思交往思想之比较[J].太原大学学报,2008,9(4):9-1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08
-
1马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对新媒体的创新策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5):606-611. 被引量:3
-
2尤泽顺,李雪.《中国日报》和《印度时报》关于洞朗对峙报道的转述话语对比分析[J].外国语言文学,2023,40(6):3-19.
-
3苑丁杰.基于翻转课堂的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轻工科技,2020,36(5):186-187. 被引量:3
-
4黄国灿.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优化路径[J].高校后勤研究,2022(1):55-57. 被引量:1
-
5叶三梅.再谈交往观[J].池州师专学报,2002,16(4):24-25.
-
6闫艳.对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的哲学反思[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4):113-116. 被引量:1
-
7闫艳.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及其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9):54-56. 被引量:22
-
8张相学.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观的反思与建构[J].教育学术月刊,2008(12):49-52. 被引量:3
-
9丁志强,唐继红.建构“四维一体”的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模式[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1):67-70. 被引量:9
-
10徐妍.批判、超越与开拓:巴赫金多元视阈中的话语面相[J].江汉论坛,2009(9):62-65. 被引量:1
-
1董原(摘).学理上的探讨应与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和批判精神相结合[J].美术观察,2008(4):120-120.
-
2董莉.美学的哲学化思考:作者与主人公关系[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9):64-66.
-
3毛伟.对话性中的语言哲学:巴赫金超语言观理释[J].求索,2009(7):117-119. 被引量:4
-
4王元骧.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代的发展和意义[J].文艺研究,2008(1):5-14. 被引量:5
-
5陆冰章.心理语言学[J].应用心理学,1984(1):49-50.
-
6罗隽.罗蒂新实用主义的科学哲学[J].学习与探索,2004(2):17-19. 被引量:1
-
7王元骧.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代的发展和意义[J].东方丛刊,2007(4):22-41. 被引量:3
-
8翟婷婷.巴赫金交往思想研究综述[J].太原大学学报,2008,9(2):1-4. 被引量:2
-
9苏宏斌.怎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国化?[J].学术月刊,2008,40(1):98-101.
-
10刘兴章.论柏拉图哲学中人的感性存在之放逐[J].学习与探索,2008(3):2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