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40-45,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3
-
1F.费迪耶,丁耘.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世界哲学,2001(3):52-59. 被引量:491
-
2陆云.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观及马克思对其的超越[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6):13-16. 被引量:1
-
3任平.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出场路径[J].哲学研究,2004(10):18-22. 被引量:8
-
4欧阳康.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前提、问题域及研究思路[J].哲学研究,2005(9):3-9. 被引量:22
-
5[8]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5.
-
6[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2页.
-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7页.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25-527页.
-
1常守柱.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关系之管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2):37-39.
-
2张明仓.论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兼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J].社会科学,1998(2):42-47.
-
3崔晓芳.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区别[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15-17. 被引量:3
-
4朱宝信.实践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J].社会科学辑刊,1998(6):5-9.
-
5李卫红.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看新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的特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8(2):44-46. 被引量:1
-
6张国华,王金福.马克思"从前的哲学信仰[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9(1):14-18.
-
7谢娟.刍议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缺陷[J].青年与社会(中),2014,0(5):319-320.
-
8陶富源.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J].哲学研究,1990(3):42-49. 被引量:2
-
9许逸颖.浅析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2(11):206-207. 被引量:3
-
10宋人.怎样理解“从经验的、肉体的个人出发”?——读恩格斯1844年11月19日给马克思的信[J].道德与文明,1991(6):2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