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5期62-68,共7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4
-
1朱洪.陈独秀与东西方文化论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8,2(3):115-120. 被引量:2
-
2李翔海.从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现代张力看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J].理论与现代化,1998(6):13-18. 被引量:2
-
3陈晋.从抗日文化到延安文化——对毛泽东思考和实践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梳理和分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1):4-13. 被引量:2
-
4赵万民,王纪武.人居环境研究的地域文化视野探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27(6):1-5. 被引量:12
-
5[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张立平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
6(英)泰勒(Tylor,EdwardBernatt)著,连树声.原始文化[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
7[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
8国家统计局.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N】.中国信息报,2008-10-29(1).
-
9王义桅,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5.
-
10刘芳.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战略考量[J].思想理论教育,2012(1):8-13. 被引量:83
-
1第四届国学研究论坛-陈垣、陈寅恪与二十世纪中国传统文化研究[J].学术界,2009(2).
-
2郑培凯.民国汉译的价值[J].读书,2015(10):169-175.
-
3鲍国华.出世的“有情”[J].书屋,2011(10):64-66. 被引量:1
-
4许智范.吴城考古记——吴城商代遗址是“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J].东方收藏,2011(8):70-73.
-
5刘淑玲.“学衡”二字出自何人之手?[J].书屋,2013(2):33-35.
-
6河姆渡遗址博物馆[J].宁波通讯,2005(12).
-
7吕巧民.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贡献[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3,1(2):29-33.
-
8陈景.浅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长安学刊,2014,0(4):140-142.
-
9陈来.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中的儒学困境[J].浙江社会科学,1998(3):27-33. 被引量:13
-
10姚玳玫,王璜生.面对“月份牌”的新年画[J].读书,2005(8):28-35.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