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活动辩证法的佳作──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范畴论》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17-117,共1页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s)
-
1王德敏.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范畴论》评介[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7(2):101-102.
-
2孟节省.试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8,10(5):1-3.
-
3黄琳琳.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11-13.
-
4曾长秋,李邦铭.构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范畴体系[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1(3):53-57. 被引量:3
-
5覃正爱.邓小平理论的矛盾范畴体系新探[J].湖湘论坛,1998,11(6):9-11.
-
6吴军.概念过程·理论视角·哲学理念——对"党的执政能力"概念的解读[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1):65-69. 被引量:1
-
7黄刚.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体系[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3):33-37. 被引量:1
-
8姜迎春.矛盾与和谐: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核心范畴论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11):25-30. 被引量:1
-
9滕育栋,卜洪晓.正确理解《莱茵报》时期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兼评“唯物主义转变论”的实质意义[J].理论界,2009(1):30-31.
-
10周军.发展和稳定范畴的理论地位及现实意义[J].科技致富向导,2011(21):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