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的探索──覃乃昌著《壮族稻作农业史》读后
出处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3-124,共2页
GUANGXI ETHNIC STUDIES
-
1稻作起源地 国际稻米城——万年[J].求实,2010(4).
-
2高凤,马健.黝黑肤色农科人的奉献——广东农科院丰硕成果记述[J].农产品市场,2015,0(34):26-29.
-
3郭远明,岳瑞芳.保护东乡野生稻[J].瞭望,2001(47):46-47. 被引量:1
-
4卷首语[J].广西民族研究,2008(4).
-
5杨冬赓.野生稻是解决人类未来粮食安全的物质保证[J].中国农业信息,2009,21(2):1-1. 被引量:1
-
6李强,安光日,张海涛.呼盟特型稻产业化开发浅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29(1):17-17.
-
7刘兴林.汉代稻作遗存和稻作农具[J].农业考古,2005(1):197-200. 被引量:5
-
8刘祥学.明清以来壮族地区的狩猎活动与农耕环境的关系[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0(3):49-55. 被引量:2
-
9向安强.论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农业[J].农业考古,1991(1):121-135. 被引量:20
-
10葛淑丽,褚佳玥,王莹.我国大米行业调研报告[J].质量与标准化,2016(11):41-4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