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79-84,共6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24
-
1张建业,张绍梅.论李贽与明中后期散文新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1-9. 被引量:1
-
2龙慧萍.“童心说”的极端色彩及其对文学的影响[J].广东社会科学,1998(3):127-132. 被引量:1
-
3彭胜云.评李贽的文艺美学思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3(6):7-12. 被引量:1
-
4马成生.李贽——中国古典小说理论的奠基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15(4):44-50. 被引量:3
-
5董国炎.李贽的文学思想与小说批评[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8(2):61-65. 被引量:1
-
6朴钟学.论李贽“童心说”在其文艺思想中的作用与意义[J].中国文学研究,1998(3):18-23. 被引量:3
-
7李茂肃.李贽的文艺思想[J].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79,24(1):26-33. 被引量:2
-
8萧伍.试论李卓吾对《水浒传》的评点[J].学术月刊,1964,8(5):54-62. 被引量:2
-
9陈谦豫.李卓吾评点小说的贡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8(3):59-63. 被引量:1
-
10黄海章.评李贄《忠义水浒传序》[J].学术研究,1965(2):55-58. 被引量:2
-
1金登才.汤显祖的戏剧美学思想[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2(3):105-115. 被引量:1
-
2焦尚志.试探曹禺现实主义戏剧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0(4):79-89.
-
3吴秀卿.《拜月亭》在杂剧、南戏中的演变[J].河北学刊,1995,15(4):66-71. 被引量:4
-
4巨传友.从“东南半壁”谈南、北《拜月亭》剧的关系[J].古典文学知识,2006(4):92-96.
-
5吴珊.关汉卿与莎士比亚女性观之异同——以《拜月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5):63-64.
-
6吴珊.中西方文化观照下的关汉卿与莎士比亚的婚恋观——《拜月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J].作家,2012(14):91-92. 被引量:1
-
7文智辉,林丽芳.南北《拜月亭》的审美差异比较[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4):62-64. 被引量:2
-
8张惠雁.八十年代以来吴梅研究述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0(3):89-91.
-
9杜琳.徐渭《南词叙录》重本色的戏剧美学思想[J].文教资料,2012(23):6-7. 被引量:2
-
10杨帆.浅论《幽闺记》对《拜月亭》情节内容的继承与创新[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2(11):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