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神生产的特征及其产品的存在形态和价值评价标准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111-114,共4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基金
青海省社科基金
共引文献9
-
1崔玉香.近年来精神生产问题的研究[J].哲学动态,1998(5):12-15. 被引量:2
-
2李钟麟.论精神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4):52-54.
-
3任洲鸿,刘冠军.“精神劳动”和“精神产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读[J].东岳论丛,2008,29(5):64-69. 被引量:2
-
4季国清.现代科学对形而上学的“最后诊断”[J].哈尔滨学院学报,1999,21(4):1-9.
-
5国金平,杨帆.信息时代精神生产的价值取向——以网络信息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5):179-181.
-
6李寿德,万威武.精神生产的特征及其产品的存在形态和价值评价标准[J].中国软科学,2000(2):107-110. 被引量:5
-
7袁俊平,栾贻信.论精神劳动及其价值[J].东岳论丛,2001,22(3):83-85.
-
8陶培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理性审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81-83. 被引量:8
-
9牛龙菲.文化进化学提要——有关人与文化的再度思考[J].兰州学刊,1987(2):60-65. 被引量:5
-
1曲家齐.论我国现阶段精神生产的商品化[J].学术论坛,1989,13(1):1-5. 被引量:1
-
2陈德述.试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5(1):14-20.
-
3荐书·人文[J].福建教育(中学版)(B版),2007(2):61-61.
-
4姚休.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浙江社会科学,1991(1):15-19.
-
5郭正元.在文艺领域坚持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3(2):92-98.
-
6李南蓉.论文艺的普及和提高——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札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6(2):8-13.
-
7郑晋安.“百家争鸣”关键在于争[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9(4):63-64. 被引量:1
-
8罗盛希.论精神产品的价值[J].学习与探索,1988(4):99-100.
-
9李春秋.试论精神产品的价值[J].东岳论丛,1987,8(2):58-60. 被引量:1
-
10孙晓文.在社会生产总体中把握所有制——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笔记[J].社科纵横,1991,6(6):1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