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岭南学刊》
1997年第4期75-76,共2页
Lingnan Journal
同被引文献35
-
1金星.中国内地学校与香港地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比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3,21(2):26-28. 被引量:1
-
2华章琳,蔡萍.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社会科学家,2007,22(4):173-176. 被引量:11
-
3乐先莲.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教育与国家关系——罗杰·戴尔的教育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论[J].外国教育研究,2007,34(11):14-18. 被引量:2
-
4杨大伟.凯洛夫《教育学》的沉浮[J].全球教育展望,2009,38(2):3-10. 被引量:4
-
5石书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把握[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61(1):175-178. 被引量:70
-
6朱仁宝.香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启示[J].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9(5):84-88. 被引量:1
-
7陈青山.阿尔都塞“教育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的一点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9(15):223-224. 被引量:1
-
8戴小江.古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09(8):200-201. 被引量:2
-
9毛殊凡,谢春红,韦日平,唐旭彬.越南革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兼谈社会主义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103-107. 被引量:3
-
10陈定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理论)(中旬),2011(5):43-44.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4
-
1刘爱华.解释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教学思考[J].文教资料,2017(16):192-193.
-
2王丽英.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2):161-163. 被引量:2
-
3丁洁,范丽娜,肖闯.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2021(5):109-115. 被引量:72
-
4曹亮,张玉先,赵蕊,王孟雪.农业创新人才教育模式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22,28(9):168-170. 被引量:2
-
1孟庆男.目前香港的学校德育状况[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3(1):33-37. 被引量:1
-
2舒邦华,叶存洪.“九七回归”后香港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问题的讨论[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6,17(5):1-4.
-
3尹弘飚,李子建.香港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7(3):57-59.
-
4李吉.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4):102-104.
-
5东方工商大学简介[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
-
6平川.香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优势[J].青年研究,1997(5):47-49.
-
7台湾澳之窗[J].课程.教材.教法,1996,16(4):62-62.
-
8谢骏.香港的“九七”回归与传媒的动作态势[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3(4):84-88. 被引量:1
-
9马永红,张乐,高彦芳,沈岩.我国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状况分析--基于28个工程硕士示范基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4):7-11. 被引量:39
-
10平川.香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7,14(6):44-4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