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岭南学刊》
1997年第4期96-99,共4页
Lingnan Journal
同被引文献12
-
1张磊.岭南文化的演变走向及其基本特征[J].史学集刊,1994(4):47-50. 被引量:8
-
2裘汉康.试论新时期岭南文化的新态势、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5(2):90-95. 被引量:2
-
3安运华,徐文华.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塑造探析[J].中外建筑,2006(5):92-94. 被引量:29
-
4罗素.一个自由人的崇拜[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8.
-
5罗纲;刘象.文化研究读本,2000.
-
6文明的历史脚步--韦伯文集,1988.
-
7李权时.岭南文化现代精神,2001.
-
8谭元亨;洪三泰;戴胜德;刘慕白.千年国门,2001.
-
9李勤德.传随与变异,2001.
-
10郑新刚.论中国元素在广告中的运用及其价值[J].新闻知识,2010(3):60-62. 被引量:11
-
1董晓玫.浅析日本人的自然观[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23(6):42-44. 被引量:1
-
2余秀才.网络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冲突与融合[J].网络传播,2009(3):42-43.
-
3刘结成.文创兴镇发展要点[J].人民周刊,2016(23):53-53.
-
4胡守钧,刘畅.重塑社会精神需弘扬优秀民间传统[J].乡音,2011(4):10-11.
-
5杜刚,邢巨娟.文化: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2):160-161.
-
6向勇.要商业还是要艺术?——文化企业的悖论(下)[J].文化月刊(下旬刊),2013,0(5):20-23.
-
7陈德玺.论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以“资本”为批判视角[J].阅江学刊,2011,3(2):138-143. 被引量:3
-
8范莉婷.关于日本平安时代的国风文化[J].读天下,2016,0(24):328-328.
-
9李旭.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从“生产性保护”向“生活性保护”的转变[J].赤子,2016(1):48-49. 被引量:2
-
10王军.略论非物质文化权利的内涵及类型[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26):238-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