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4期76-80,共5页
NingXia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92
-
1曹志耘.关于濒危汉语方言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8-12. 被引量:107
-
2B.M.阿尔帕托夫,陈鹏.苏联20、30年代的语言政策:空想与现实[J].世界民族,1994(6):10-20. 被引量:8
-
3吴金光.泰国的苗人和瑶人[J].世界民族,1991(6):77-77. 被引量:2
-
4曹兴.跨界民族问题及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J].民族研究,1999(6):6-13. 被引量:70
-
5范宏贵.中越两国的跨境民族概述[J].民族研究,1999(6):14-20. 被引量:62
-
6穆德全.回族大散小聚分布特点的形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7(2):32-42. 被引量:4
-
7高桂莲.国外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概述[J].回族研究,1999(4):48-51. 被引量:2
-
8张佐.云南回族穆斯林跨境东南亚探究[J].回族研究,1998(3):12-19. 被引量:3
-
9马娟.唐宋时期穆斯林蕃坊考[J].回族研究,1998(3):32-37. 被引量:10
-
10谭厚锋.中国境外苗族的分布与变迁[J].贵州民族研究,1997,17(3):112-118.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47
-
1叶继海.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侨华人研究”述评[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2):71-74.
-
2石沧金,于琳琳.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对我国构建“和谐边疆”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0(1):136-138. 被引量:1
-
3赵和曼.我国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J].东南亚研究,2004(5):63-67. 被引量:3
-
4赵和曼.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4(3):10-22. 被引量:11
-
5曾少聪,曹善玉.华人新移民研究[J].东南亚研究,2005(6):60-65. 被引量:14
-
6丁宏.少数民族海外华人研究的思考——兼谈东干人的“文化中介”意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2):61-65. 被引量:11
-
7艾买提,冯瑞.中国新疆维吾尔族群的跨国过程及其分布和动因[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4):97-103. 被引量:8
-
8侯兴华,张国儒.泰国傈僳族[J].东南亚纵横,2008(9):30-34. 被引量:3
-
9石维有,许彩盏.少数民族华侨华人与广西边疆社会稳定的历史考察[J].贺州学院学报,2010,26(3):6-10. 被引量:2
-
10黄荣清.民族人口研究的进展[J].人口与经济,2011(1):87-93. 被引量:2
-
1丁宏.中亚东干人[J].回族研究,1996(4):9-14. 被引量:2
-
2杨定安.西邻散记[J].冶金企业文化,1999,0(3):45-47.
-
3高连福.出访杂谈 中亚两国掠影——访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散记[J].当代亚太,1994(5):72-75.
-
4郑婕.走入百年历史的吉尔吉斯陕西村[J].新疆人文地理,2012(6):82-89.
-
5田园.阿卡耶夫:从总统到学者[J].人民公安,2005,0(7):7-7.
-
6吴中华,汪海林.试读阿文方孔钱[J].中国钱币,2005(2):68-71. 被引量:1
-
7师琼.阿拉木图风情[J].中外文化交流,2003(3):47-49.
-
8史鸿轩.托洛茨基命丧墨西哥[J].党建文汇(上半月),2009(3):50-50.
-
9吴玉明.音乐传友情——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J].党史纵横,2002(7):35-35.
-
10武宇林.中亚东干族婚礼习俗调查[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04-108.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