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1997年第1期34-36,共3页
Studies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同被引文献13
-
1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求是,2006(9):3-3. 被引量:335
-
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
5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6[法]孟德斯鸠 婉玲译.罗马盛衰原因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
9[美]托马斯·戴伊.谁掌管美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5.
-
10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1李南玲.市场与道德必须同构[J].上海改革,1994(4):43-44.
-
2王効民.中国的社会转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走向[J].理论学刊,2011(4):52-57.
-
3朱丽翔.论市场与道德场之主体在场[J].求索,2006(10):156-158.
-
4杨起予.改革深化中的道德省思[J].探索与争鸣,2015(6):91-93.
-
5朱丽翔.论市场与道德场之主体同构[J].科技和产业,2008,8(6):48-51.
-
6苏宝梅.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道德体系[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4):14-16.
-
7张莉.精神伦理符号与社会动员[J].求索,2013(11):108-110.
-
8刘伟.社会动员视角下的行动意义生产与核心价值观培育[J].中州学刊,2016(7):89-94.
-
9邓涛.唐山大地震经典报道回眸[J].文学教育,2009(19):108-109.
-
10陆玉林.社会大变革时期共青团的青年动员[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8(2):6-11.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