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环珠江口新石器时代沙丘遗址的聚落特色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中环珠江口地区指的是珠江口两侧沿海及南部的一些岛屿。此区史前考古学遗址绝大多数是沙丘遗址。本世纪20年代后期,人们对这一类遗存已有了初步认识,此后,有关这一类遗址的考古工作一直未中断,尤其近年在深圳、珠海、中山和香港等地陆续发现了一批重要遗址,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探讨打开了良好的局面。一许多考古工作者对本区新石器时代沙丘遗址或史前遗存进行了分期研究。
作者
李果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3-68,94,共7页
Archaeology
关键词
贝丘遗址
新石器时代早期
环珠江口
沙丘
聚落
珠江三角洲
考古工作
文化层
初步认识
分期研究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134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37
1
吴曾德,叶杨.
论新石器时代珠江三角洲区域文化[J]
.考古学报,1993(2):153-169.
被引量:3
2
商志(香覃),谌世龙.
环珠江口史前沙丘遗址的特点及有关问题[J]
.文物,1990(11):48-52.
被引量:10
3
张光直,戴国华.
中国沿海地区的农业起源[J]
.农业考古,1984(2):52-57.
被引量:13
4
莫稚.
深圳市考古重要发现[J]
.文物,1982(7):17-23.
被引量:5
5
莫稚.
产东考古调查发掘的新收获[J]
.考古,1961(12):666-668.
被引量:26
6
[美]费根 著,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民族学教研室.地球上的人们[M]文物出版社,1991.
7
王铭铭 等.当代人类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非洲通史》国际科学委员会主编,莫赫塔尔(Mokhtar,G.)编.非洲通史[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9
M. Harris.Cultural Anthropology,1983.
10
W. A. Haviland.Anthropology,1978.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杨式挺.
试论西樵山文化[J]
.考古学报,1985(1):9-32.
被引量:27
2
广东曲江石峡墓葬发掘简报[J]
.文物,1978(7):1-15.
被引量:69
3
黄慰文,李春初,王鸿寿,黄玉昆.
广东南海县西樵山遗址的复查[J]
.考古,1979(4):289-299.
被引量:25
4
广东北部山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J]
.考古,1961(11):589-594.
被引量:7
5
莫稚.
产东考古调查发掘的新收获[J]
.考古,1961(12):666-668.
被引量:26
6
林惠祥.
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文化特征之一:有段石锛[J]
.考古学报,1958(3):1-23.
被引量:79
7
莫稚.
广东寳安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J]
.考古,1957(6):8-15.
被引量:4
8
傅宪国.
论有段石锛和有肩石器[J]
.考古学报,1988(1):1-36.
被引量:45
9
杨豪,杨耀林.
广东高要县茅岗水上木构建筑遗址[J]
.文物,1983(12):31-46.
被引量:27
10
广东南海县西樵山石器的初步调查[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9(01).
共引文献
53
1
王青,陈凯.
竹盘煮盐和盘铁煮盐起源问题的初步思考[J]
.东方考古,2023(1):594-620.
2
张之恒.
田野考古中的次生堆积和文化层缺失[J]
.江汉考古,2010(2):57-60.
被引量:1
3
邹兴华,李浪林,吴耀利.
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北史前遗址发掘简报[J]
.考古,1999(6):1-17.
被引量:29
4
商志(香覃),毛永天.
香港地区新石器文化分期及与珠江三角洲地带的关系[J]
.考古学报,1997(3):255-284.
被引量:6
5
金应熙,刘泽生.
试论香港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J]
.广东社会科学,1985(1):99-113.
被引量:6
6
杨式挺.
试论西樵山文化[J]
.考古学报,1985(1):9-32.
被引量:27
7
安志敏.
裴李岗、磁山和仰韶——试论中原新石器文化的渊源及发展[J]
.考古,1979(4):335-346.
被引量:42
8
吴曾德,叶杨.
论新石器时代珠江三角洲区域文化[J]
.考古学报,1993(2):153-169.
被引量:3
9
傅宪国.
论有段石锛和有肩石器[J]
.考古学报,1988(1):1-36.
被引量:45
10
李岩.
试析东澳湾遗存[J]
.考古,1990(9):844-84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34
1
邓聪.
史前蒙古人种海洋扩散研究——岭南树皮布文化发现及其意义[J]
.东南文化,2000(11):6-22.
被引量:29
2
蒋廷瑜.
岭南地区的人面弓形格铜剑[J]
.收藏家,2003(3):24-27.
被引量:3
3
李海荣,谢鹏.
深圳咸头岭遗址的发掘及其意义[J]
.南方文物,2011(2):122-131.
被引量:8
4
李海荣.
珠江三角洲地区沙丘遗址地层的划分:以咸头岭遗址为例[J]
.南方文物,2011(4):125-143.
被引量:4
5
沈聿之.
原始社会多空间居住建筑探讨[J]
.考古,1999(3):53-64.
被引量:3
6
杨建华.
从聚落布局看史前社会交换方式的变化──来自西亚地区的三个实例[J]
.考古,1999(5):55-64.
被引量:1
7
邹兴华,李浪林,吴耀利.
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北史前遗址发掘简报[J]
.考古,1999(6):1-17.
被引量:29
8
钱耀鹏.
关于半坡聚落及其形态演变的考察[J]
.考古,1999(6):69-77.
被引量:2
9
萧一亭.
澳门、珠海史前文化探索[J]
.文物,1999(11):57-66.
被引量:2
10
吴春明.
从考古看华南沿海先秦社会的发展[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7(1):98-10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8
1
周繁文.
秦汉帝国的南疆:考古学视角的长时段观察[J]
.边疆考古研究,2020(1):263-278.
被引量:1
2
赵焕庭.
再论广州七星岗海蚀地形发现的意义[J]
.热带地理,2009,29(6):509-514.
被引量:6
3
叶伟忠.
珠海湾区沙丘遗址的考古发现与保护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17,0(5):209-211.
4
陈伟驹.
咸头岭文化生计方式的探讨[J]
.考古,2017(8):70-79.
被引量:5
5
赵焕庭.
珠江河口特征认知的发展[J]
.海洋学报,2018,40(7):1-21.
被引量:5
6
赵荦.
我国贝丘遗址研究述评[J]
.福建文博,2018(1):22-28.
被引量:1
7
周剑.
中山地区新石器时代彩陶器赏析[J]
.文物天地,2022(4):9-14.
被引量:1
8
王建华.
聚落考古综述[J]
.华夏考古,2003(2):97-100.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郭文钠.
佛山地区新石器时代饮食文化研究[J]
.文博学刊,2020(3):17-26.
2
王青,陈凯.
竹盘煮盐和盘铁煮盐起源问题的初步思考[J]
.东方考古,2023(1):594-620.
3
胡保华.
内蒙古白音长汗二期乙类遗存房址居住面上遗存分析[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10(2):47-55.
被引量:6
4
王建华.
关于人口考古学的几个问题[J]
.考古,2005(9):50-59.
被引量:8
5
毕硕本,闾国年,陈济民.
基于空间分析的史前郑洛地区连续文化聚落研究[J]
.地理科学,2008,28(5):649-655.
被引量:22
6
毕硕本,郭文政,闾国年.
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坡向坡度分析[J]
.测绘科学,2010,35(6):139-141.
被引量:23
7
唐启翠.
水与城:成都平原史前聚落形态研究综述[J]
.华夏考古,2012(1):47-53.
被引量:3
8
马敏敏,董广辉,贾鑫,张占仓.
青海省化隆县新石器-青铜时代聚落形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第四纪研究,2012,32(2):209-218.
被引量:9
9
沈东芳,陈特固,吴晓星,程泽梅,吴楚宗.
IPCC-AR4以来华南沿海海平面变化研究若干进展[J]
.热带地理,2012,32(3):223-227.
被引量:4
10
鲁鹏,杨瑞霞.
数字环境考古中的史前聚落研究综述[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1):165-169.
被引量:14
1
李果.
论香港地区新石器时代沙丘遗址的两个特点——兼论环珠江口新石器时代特点的共同性[J]
.中原文物,1997(2):2-9.
被引量:3
2
陈琴.
香港东湾仔遗址商时期陶器及文化面貌分析[J]
.四川文物,2017,0(2):49-55.
3
邝桂荣.
珠江三角洲的沙丘遗址与贝丘遗址[J]
.岭南文史,1998,0(3):29-31.
被引量:5
4
张力刚,程晓钟.
试论大地湾环壕聚落的演变及其社会性质[J]
.丝绸之路,2001(S1):18-22.
被引量:4
5
香港影坛美人志[J]
.男生女生(银版),2003,0(8):12-13.
6
区家发,莫稚.
香港元朗下白泥吴家园沙丘遗址的发掘[J]
.考古,1999(6):26-42.
被引量:9
7
马爱群.
金湾赋[J]
.活力,2016,0(5):12-12.
8
李岩.
环珠江口史前遗存陶器编年试析[J]
.东南文化,1992(5):67-71.
9
丘刚.
海南岛史前遗址中的海洋文化特质[J]
.南海学刊,2015,1(3):100-103.
被引量:4
10
珠海下栅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12):87-87.
考古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