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
3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年来,中国考古学界和农学界在稻作起源的研究中有不少新的成果。其中一些是在与外国同行的合作中取得的,从而大大推动了这一课题的深入发展。一、贾湖栽培稻的发现我在这里特别要提出贾湖栽培稻遗存的发现及其鉴定结果对稻作起源研究的重要意义。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城以北22公里,适当淮河支流沙河南岸的阶地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3—1987年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
作者
严文明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71-76,共6页
Archaeology
关键词
稻作农业
稻作起源
栽培稻
普通野生稻
双峰乳突
长江中游
稻谷壳
贾湖遗址
文物考古
遗存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13
同被引文献
643
引证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338
参考文献
6
1
陈报章,张居中,吕厚远.
河南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水稻硅酸体的发现及意义[J]
.科学通报,1995,40(4):339-342.
被引量:27
2
张居中 等.舞阳史前稻作遗存与黄淮地区史前农业[J].农业考古,1994,(1):68-68.
3
汤圣祥,闵绍楷,佐藤洋一郎.
中国粳稻起源的探讨[J]
.中国水稻科学,1993,7(3):129-136.
被引量:19
4
严文明.
再论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J]
.农业考古,1989(2):72-83.
被引量:70
5
严文明.
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J]
.农业考古,1982(1):19-31.
被引量:123
6
H.Morishima et al."Are the Asian Common Wild-Rices Differentiated into the Indiea and Japaniea Types?",1987.
二级参考文献
9
1
游修龄.
太湖地区稻作起源及其传播和发展问题[J]
.中国农史,1986,5(1):71-83.
被引量:22
2
陈报章,1994年
3
张居中,农业考古,1994年,1卷,68页
4
陈报章,1994年
5
安太庠,1993年
6
张居中,文物,1989年,1卷,18页
7
王象坤,陈一午,程侃声,卢义宣,罗军,黄遥威,刘光荣.云南稻种资源的综合研究与利用Ⅲ云南的光壳稻[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4(04).
8
The Cooperative Team of Wild Rice Resources Survey and Exploration of China.我国野生稻资源的普查与考察[J]中国农业科学,1984(06).
9
程世华.
中国稻作源起与先越部族[J]
.中国农史,1992(2):9-18.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213
1
张国文,甘恢元,林留根.
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先民生计方式研究[J]
.南方文物,2023(1):161-169.
被引量:1
2
甘德欣,黄璜,蒋廷杰.
中国栽培稻起源与进化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2,16(S1):213-215.
被引量:1
3
张锴生.
中国最早的稻作与稻作农业起源中心(续)[J]
.中原文物,2000(3):19-23.
被引量:1
4
刘毓庆.
神农氏与太行山地区关系之考察[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3):39-54.
被引量:2
5
周广川,张巨保,贾兵强.
中原地区先秦农耕文化述论[J]
.农业考古,2009(4):10-15.
6
袁靖,刘建国,高立兵.
中国科技考古五十年[J]
.考古,1999(9):59-68.
被引量:4
7
宇田津彻朗,邹厚本,藤原宏志,汤陵华,王才林,孙加祥.
江苏省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陶器的植物蛋白石分析[J]
.农业考古,1999(1):36-45.
被引量:10
8
王才林,丁金龙.
张家港东山村遗址的古稻作研究[J]
.农业考古,1999(3):88-97.
被引量:8
9
周崇云.
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关于淮河流域原始经济的探讨[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3(5):8-14.
被引量:12
10
王增林,吴加安.
尉迟寺遗址硅酸体分析——兼论尉迟寺遗址史前农业经济特点[J]
.考古,1998(4):87-93.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643
1
黄渭金.
刍议水井起源[J]
.华夏考古,2000(2):81-86.
被引量:21
2
杨振京,徐建明.
孢粉-植被-气候关系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2002,26(z1):73-81.
被引量:60
3
朱诚,陈星,马春梅,朱青,李中轩,徐伟峰.
神农架大九湖孢粉气候因子转换函数与古气候重建[J]
.科学通报,2008,53(S1):38-44.
被引量:21
4
张锴生.
中国最早的稻作与稻作农业起源中心[J]
.中原文物,2000(2):16-21.
被引量:7
5
张锴生.
中国最早的稻作与稻作农业起源中心(续)[J]
.中原文物,2000(3):19-23.
被引量:1
6
J. DODSON.
The earliest archaeobiological evidence of the broad-ening agriculture in China recorded at Xishanping site in Gansu Province[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7,50(11):1707-1714.
被引量:21
7
邓振华,高玉.
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J]
.南方文物,2012(1):156-163.
被引量:42
8
王子今.
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历史学考察[J]
.历史研究,1995(2):3-19.
被引量:102
9
傅稻镰,黄超,王玉琪.
水稻驯化进程与驯化率:长江下游田螺山遗址出土小穗轴基盘研究[J]
.农业考古,2009(4):27-30.
被引量:7
10
任式楠,吴耀利.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五十年[J]
.考古,1999(9):11-22.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37
1
袁靖,刘建国,高立兵.
中国科技考古五十年[J]
.考古,1999(9):59-68.
被引量:4
2
袁靖.
论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J]
.考古学报,1999(1):1-22.
被引量:108
3
尹检顺.
湖南澧阳平原史前文化的区域考察[J]
.考古,2003(3):56-68.
被引量:13
4
王涛.
史前水井的考古学分析[J]
.文博,2001(2):28-34.
被引量:9
5
袁靖.
中国新石器时代家畜起源的问题[J]
.文物,2001(5):51-58.
被引量:53
6
惠富平.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地探索的几点认识[J]
.农业考古,2005(1):60-63.
7
王宪昭.
中国早期稻作文化与种子神话传说[J]
.理论学刊,2005(11):101-104.
被引量:2
8
杜水生.
中西方农业起源研究思想比较[J]
.晋阳学刊,2006(6):81-85.
被引量:4
9
钱耀鹏.
丝绸之路形成的东方因素分析——多样性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4):37-42.
被引量:10
10
谭志刚.
长江中游早期稻作文化遗存[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3):96-96.
二级引证文献
338
1
孟鑫.
有关陶寺遗址竹鼠遗存的若干问题[J]
.三代考古,2021(1):201-215.
2
陶大卫,邹慧琳.
古代牙结石残留物的研究进展[J]
.人类学学报,2024,43(2):344-354.
3
张兴香,李雍,吴晓桐,宋艳波,栾丰实,薛新明,金正耀.
黄河流域出土龙山时期扬子鳄骨板的多种同位素分析[J]
.人类学学报,2021,40(1):75-86.
被引量:9
4
郭荣臻.
动物遗存视域下郑州地区史前农业演进过程研究[J]
.洛阳考古,2023(3):47-60.
5
韩莹莹,戴玲玲.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末期江淮东部地区的生业研究[J]
.南方文物,2023(1):170-177.
被引量:1
6
张国文,甘恢元,林留根.
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先民生计方式研究[J]
.南方文物,2023(1):161-169.
被引量:1
7
胡飞.
淮河中游地区史前人类生业模式变迁的环境考古学观察[J]
.南方文物,2023(1):152-160.
8
董宁宁,朱旭初,雷少.
浙江宁波镇海鱼山、乌龟山遗址动物遗存研究[J]
.南方文物,2022(6):161-170.
被引量:1
9
魏娜,林玉海,杜义新,靳桂云.
山东青岛龙泉河东遗址西周时期炭化植物遗存研究报告[J]
.海岱考古,2021(1):75-99.
10
宋艳波,孙波.
山东沂源扁扁洞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研究报告[J]
.海岱考古,2021(1):12-25.
1
杨武云,颜济,杨俊良.
中国几个特有普通小麦起源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2,10(1):12-18.
被引量:7
2
杨秀芝.
水稻旱育稀植的种子处理方法[J]
.种子世界,2009(2):41-41.
3
陈报章.
中国栽培稻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对河南贾湖遗址发现8000年前栽培稻遗存的思考[J]
.农业考古,1997(1):55-58.
被引量:2
4
严文明.
再论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J]
.农业考古,1989(2):72-83.
被引量:70
5
杨胜华.
绿色保粮杀虫剂防治储粮害虫药效试验[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5,21(5):28-28.
被引量:1
6
王象坤,孙传清,张居中.
中国栽培稻起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农业考古,1998(1):11-20.
被引量:12
7
张居中,蓝万里,陈微微,王玉,徐冰,刘嵘.
舞阳贾湖炭化稻米粒型再研究[J]
.农业考古,2009(4):35-39.
被引量:15
8
张居中,王象坤.
贾湖与彭头山稻作文化比较研究[J]
.农业考古,1998(1):108-117.
被引量:7
9
刘赵康.
三看法识别杂交稻种[J]
.种子世界,1996(10):26-26.
10
海外来信[J]
.农业考古,1984(1):8-8.
考古
199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