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林语堂的审美观与东西文化
被引量: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对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来说,如何协调东西文化的矛盾,无疑是个十分严峻的课题。一方面是强烈的世界意识,一方面是同样强烈的民族感情,常常逼得他们徘徊于东西文化之间。不仅仅是思想体系和价值取向的选择,而且包括审美趣味、情感方式和思维结构的认同。在此意义上说,彻底西化是绝对不可能的。所谓反叛传统,不外是借助外来思潮反观传统,以便重新选择。不管这种文化碰撞造成的震波有多大。
作者
陈平原
出处
《文艺研究》
1986年第3期113-122,共10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关键词
林语堂
东西文化
价值取向
审美趣味
中国知识分子
思维结构
思想体系
反叛传统
世界意识
二十世纪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J0 [艺术—艺术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4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154
1
张为民,朱红梅.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S1):34-40.
被引量:374
2
刘海平.
赛珍珠与中国[J]
.外国文学评论,1998(1):110-119.
被引量:19
3
刘炎生.
向西方宣传中国文化的一部重要著作——评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95-101.
被引量:6
4
陈思和.
中国新文学对文化传统的认识及其演变[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8(3):59-68.
被引量:7
5
凌宇.
从苗汉文化和中西文化的撞击看沈从文[J]
.文艺研究,1986(2):64-72.
被引量:55
6
莉莉阿斯.麦金农,章枚.
音乐表演中意识与潜意识的合作[J]
.文艺研究,1986(3):140-141.
被引量:1
7
蒋成瑀.
略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流派[J]
.探索(浙江),1986(1):39-44.
被引量:1
8
施建伟.
林语堂:幽默情结和幽默观[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8(2):35-41.
被引量:1
9
陈清.
林语堂中西合璧文化观成因管窥[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5(1):75-78.
被引量:5
10
万平近.
从文化视角看林语堂[J]
.东南学术,1988(6):59-65.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0
1
郭志恒.
诘辩白璧德身后的梁实秋——林语堂编译《新的文评》动机再探[J]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22(1):110-123.
2
林东宣.
试谈《京华烟云》与道家文化[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S1):26-31.
3
王兆胜.
近几年林语堂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战线,1996(1):253-260.
被引量:11
4
周艳梅.
论林语堂近情美学[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4):88-89.
5
王玉宁.
语文课堂本真状态的理性回归[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1):79-80.
被引量:1
6
陈继会.
文学一文化批评研究实践的个案考察[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1):224-240.
7
吴周文,张王飞,林道立.
关于林语堂及“论语派”审美思潮的价值思辨[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4):198-208.
被引量:5
8
田金芬.
林语堂和赛珍珠的故国情结[J]
.时代教育,2012(9):122-123.
9
俞王毛.
论语派研究述评[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2):83-91.
被引量:1
10
薛昭曦.
寄沉痛于悠闲——林语堂文学理念的知识社会学考察[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5):57-61.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杨国颖.
林语堂英译《红楼梦》之文本摭谈[J]
.华夏文化论坛,2023(2):272-279.
2
潘水萍.
林语堂跨文化视境中的中国文化概念与镜像[J]
.宁夏社会科学,2020,0(1):205-212.
被引量:4
3
郑玮.
论林语堂译创过程中的读者意识[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S2):139-142.
被引量:1
4
吴周文,张王飞.
汪曾祺对林语堂闲适话语的认同与演绎[J]
.江苏社会科学,2014(2):167-173.
被引量:1
5
解孝娟.
林语堂研究综述[J]
.嘉兴学院学报,2007,19(5):106-112.
6
李英姿.
《论语》半月刊研究述评[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5-19.
7
吴慧坚.
重译林语堂——从My Country and My People的翻译谈起[J]
.学术界,2008(6):194-199.
被引量:7
8
章敏.
论林语堂1930年代创作语境与读者接受的变化及对当下的启示[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4(6):34-38.
9
吴慧坚.
重译林语堂与筛选积淀重译论——兼论翻译伦理问题[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97-101.
被引量:3
10
薛昭曦.
寄沉痛于悠闲——林语堂文学理念的知识社会学考察[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5):57-61.
1
叶梅.
2010年的春天[J]
.民族文学,2010(1):1-1.
2
杨益高.
评吉狄马加诗集《鹰翅和太阳》[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2):73-73.
3
黄科安.
评《二十世纪中国杂文史》[J]
.文学评论,1999(4):148-151.
4
韩邦山.
当代书法创作的形式[J]
.北方文学(下),2014(7):95-95.
5
刘同般.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神话色彩及思维结构[J]
.四川戏剧,2006(4):33-34.
6
王磊,李爱华.
从赋比兴看原始诗性思维结构[J]
.洛阳大学学报,2006,21(1):72-73.
被引量:2
7
沈鹏.
绿茵(外一首)[J]
.扬子江(诗刊),2008,0(5):43-44.
8
黄凯锋.
家园与出海的困惑——新时期留学生文学与文化选择[J]
.文艺争鸣,1993(3):26-29.
被引量:1
9
芮宏明.
“妙悟”与唐、宋诗学[J]
.文艺理论研究,2005(1):99-103.
被引量:2
10
杨品,王君.
作家职业的危机[J]
.文学自由谈,1989(1):61-64.
文艺研究
198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