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言语的力量:科学与诗歌
被引量:
3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要赞美言语的力量,也就是语言赋予人类的那种力量。但我不是作为一个带着激情来谈论诗歌的诗人,而是作为一个为求得理解去分析和思考的哲学家。我特别想要弄清楚两种主要的(科学的和诗歌的)言语能力相互转化的作用,并揭示来源于它们二者的对立和互补的语言的功效。
作者
P.利科尔
朱国均
出处
《世界哲学》
1986年第6期39-45,共7页
World Philosophy
关键词
诗歌语言
科学语言
两种语言
语言学
言论
言语能力
隐喻
日常语言
上下文
多样性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0
引证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230
1
马清华.
以诊疗为己任的语义学说:普通语义学[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5(3):20-23.
被引量:1
2
康正果.
抉心自食 可知其味?[J]
.读书,2000(12):128-136.
被引量:2
3
伽达默尔,甘阳.
《真理与方法》二版序言[J]
.世界哲学,1986(3):46-50.
被引量:12
4
陈天恩.
法律语言 准确为要[J]
.语言文字应用,1995(2):28-31.
被引量:5
5
潘庆云.
论汉语法律语体的一般特征[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8-14.
被引量:5
6
李柏令.
法律文书的语言美[J]
.当代修辞学,1985(2):17-18.
被引量:1
7
王希恩.
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J]
.民族研究,1995(6):17-21.
被引量:302
8
R.罗蒂,蒋劲松.
一种关于理性和文化差异的实用主义[J]
.世界哲学,1994(6):50-54.
被引量:7
9
端木三.
汉语的节奏[J]
.当代语言学,2000,2(4):203-209.
被引量:77
10
沈家煊.
说“不过”[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5):30-36.
被引量:81
引证文献
30
1
陈学广.
含蓄意指:隐喻与象征[J]
.文学评论丛刊,2013(1):1-5.
被引量:3
2
周宪.
艺术品的意义与产生阐释[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4):81-86.
被引量:6
3
黄河.
隐喻及其解读方式[J]
.学术探索,2004(8):126-128.
被引量:1
4
胡菁娜.
李商隐诗的隐喻距离[J]
.中国文学研究,2001(4):23-26.
5
刁生虎.
隐喻与庄子哲学[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109-112.
6
徐峻蔚.
青少年创造和使用网络语言现象[J]
.当代青年研究,2005(9):23-26.
被引量:1
7
马清华.
无意义句可接受性的获得[J]
.修辞学习,2005(6):9-13.
被引量:2
8
周泓.
人类学本体论:从文化、社会到人性、主观——主体观照——人类学本体研究之一[J]
.广西民族研究,2006(1):29-43.
被引量:4
9
徐亮.
德里达解构思想对文学理论的不洽适性[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5):66-73.
被引量:4
10
刁生虎.
庄子哲学的文学特质及其生成机制[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7,27(3):71-77.
二级引证文献
82
1
张恒君.
立法语言中介词“对”“对于”的语用考察[J]
.语言文字应用,2021(2):66-78.
被引量:1
2
李乔杨,谢清松,王洁,李朋.
故乡的原风景:村落人类学(之一)[J]
.民族论坛,2019,0(4):52-57.
被引量:1
3
何晓琴.
党内法规文本中“或者”连词的规范分析[J]
.法律方法,2022(1):351-370.
被引量:1
4
宋丽珏.
数字法学的语言数据基础、方法及其应用——以法律语料库语言学的诞生与发展为例[J]
.东方法学,2023(6):118-129.
5
何明洁.
他者的位置——兼评《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J]
.学理论,2009(22):51-53.
被引量:1
6
张舒.
庞德的意象派诗歌探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354-355.
7
蔡觉敏,秦玉伟.
论艾兰从隐喻角度对“水之道”的解读[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29(7):26-29.
8
朱立元.
后现代主义文论是如何进入中国和发生影响的?[J]
.文艺理论研究,2014(4):6-17.
被引量:14
9
周泓,黄达远.
历史人类学:中国史学研究方法的新诉求[J]
.广西民族研究,2005(1):27-32.
被引量:9
10
马清华.
无意义句可接受性的获得[J]
.修辞学习,2005(6):9-13.
被引量:2
1
王岳川.
利科尔的解释学思想[J]
.天津社会科学,1998(4):75-81.
被引量:5
2
马振铎.
孟、荀的人性学说以及二者的对立和互补[J]
.哲学研究,1993(12):52-60.
被引量:2
3
洪映萱.
“诗学等禅宗,千古渊源共”——略论作为实践美学的禅和诗歌语言的关系[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0,2(3):7-9.
被引量:2
4
林琳.
诗歌语言是人们存在的家——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视域下的语言本质观[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3(12):70-71.
5
李笠.
“如果我在中国三年,我会写一首诗”——关于特朗斯特罗姆的记忆碎片[J]
.语文世界(中旬刊),2012(1):15-17.
6
胡良琼.
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问题的两点认识[J]
.社会主义研究,2002(6):39-41.
7
王菁菁.
读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浅谈人类解放[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7(1):107-109.
被引量:1
8
王婕.
涵泳工夫兴味长[J]
.中学教学参考,2011(16):5-6.
9
方光华.
略论儒道的对立和互补[J]
.孔子研究,1990(3):12-21.
被引量:1
10
王海滨,答琳娜.
浅析儒道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启迪[J]
.青年时代,2016,0(12):28-28.
世界哲学
198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