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历史上两浙地区的开发,包括了对沼泽、湖荡的逐步围垦。一些地方遭季节性淹水,古代人民在四周筑围,挡除外水,排除内涝,然后从事农业生产。湖田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收成高于一般田地。两浙的平原低洼地区围垦历史很早,据记载春秋时吴、越国已在太湖流域围湖垦田了。吴筑固城为濑渚邑,并修圩附于城,是吴国的肥美土地,后来吴把圩赐给丞相锺,这圩就叫相国圩。《越绝书·吴地传》记载,苏州南门外二十五里有世子塘,是在波洋中筑围造成的田。越大夫范蠡在淀泖地区兴建围田,史称:“自范蠡围田,东江渐塞。”
出处
《农业考古》
1986年第1期192-202,211,共12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