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刍议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正】 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和“一国两制”等基本国策的确立和贯彻,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相连的一场文化研究的热潮正在中华大地上兴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重新评价和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热门”。
作者
郭齐勇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6年第5期9-14,共6页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 Sciences)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伦理
深刻反思
价值系统
学术界
中华民族
儒学复兴
人文精神
儒家文化
近代以来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8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98
1
陈先达.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J]
.中国社会科学,1997(2):30-40.
被引量:35
2
张大同,刘京希.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学术讨论会纪要——纪念本刊创刊三十五周年[J]
.文史哲,1986(5):15-20.
被引量:8
3
朱謙之.
十八世纪中国哲学对欧洲哲学的影响[J]
.哲学研究,1957(4):50-59.
被引量:11
4
李宗桂.
优秀文化传统与民族凝聚力[J]
.哲学研究,1992(3):46-55.
被引量:44
5
李锦全.
儒家论人际关系的矛盾两重性思想[J]
.中州学刊,1987(5):40-45.
被引量:4
6
包遵信.
儒家思想和现代化——新儒家商兑[J]
.北京社会科学,1986(3):86-96.
被引量:5
7
关东.
现代新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访方克立教授[J]
.哲学研究,1990(3):80-85.
被引量:15
8
张岱年.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3):5-6.
被引量:12
9
李锦全.
研究中国哲学遗产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读侯外庐著《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J]
.广东社会科学,1989(4):116-121.
被引量:1
10
牟钟鉴.
关于传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J]
.孔子研究,1986(2):54-6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7
1
李菁华.
解构与重塑: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J]
.汉字文化,2021(3):187-188.
2
李翔海.
世纪之交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
.江海学刊,2006(1):39-45.
3
涂可国.
试论中国新文化的建构方法[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7(3):7-11.
4
方克立.
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1-11.
被引量:13
5
李翔海.
从中国哲学对启蒙时代欧洲的影响看“早期启蒙”说[J]
.江西社会科学,2015,35(4):18-25.
被引量:1
6
王增福.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进展与展望[J]
.学习与实践,2017(10):112-121.
被引量:7
7
王梅琳,张英魁.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进路——百年学术史回顾与展望[J]
.探索,2020,0(1):166-177.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30
1
郭瑞达.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关系[J]
.理论观察,2021(5):18-20.
被引量:1
2
王诗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中的“双创”面向及实践研究[J]
.汉字文化,2024(7):34-36.
被引量:1
3
李翔海.
世纪之交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
.江海学刊,2006(1):39-45.
4
路翠江.
张炜小说的故土情结及其文化意蕴[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4):45-49.
被引量:3
5
李翔海.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文化传统三题[J]
.齐鲁学刊,2009(6):31-36.
被引量:4
6
李翔海.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意义与问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5):30-36.
被引量:7
7
李翔海.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评析[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4):24-34.
被引量:1
8
何一.
“后发”策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新儒学[J]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8):38-42.
9
吕东伟.
解析韦伯命题及其现实性意义[J]
.社会学研究,2000(5):11-20.
被引量:7
10
李翔海.
文化保守主义是怎样被归入“旧文化”阵营的——一个观念史的考察[J]
.社会科学战线,2015(9):28-34.
被引量:1
1
彭永捷.
现代化背景下的儒学复兴[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1):7-7.
2
王学典.
中国向何处去:人文社会科学的近期走向[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2):5-16.
被引量:27
3
朱小略.
“国际儒学论坛2011:儒家的修身处世之道”学术研讨会综述[J]
.伦理学研究,2012(2):134-136.
被引量:1
4
同俊子.
割裂:传统和进步的二元论[J]
.读书,1995,0(9):80-82.
5
刘复生.
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81-89.
被引量:7
6
孙以楷.
柳宗元与佛教及佛学的关系[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4(2):11-18.
7
范.
中国文化的前景——新的综合[J]
.社会,1987,7(1):54-55.
8
赵宗正.
大程在儒学中的地位[J]
.中州学刊,1988(5):51-54.
9
王书华.
荆公新学的创立与发展[J]
.社会科学论坛,2001(4):45-49.
被引量:3
10
文事近录[J]
.读书,1996,0(12):133-14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